AD研究新突破:第二大风险基因BIN1如何操控“tau蛋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

AD研究新突破:第二大风险基因BIN1如何操控“tau蛋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这个让无数家庭谈之色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近年来,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一个名为BIN1的基因逐渐进入视野,成为继APOE之后最受关注的AD遗传风险因子之一。2025年5月发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的最新综述“BIN1 and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au connection”揭示:BIN1作为AD第二大遗传风险因子,通过直接调控tau蛋白病理,驱动疾病进程。这一发现或将颠覆传统认知,为AD治疗开辟新方向。

一、BIN1是谁?为何被称为AD的“二号通缉犯”?

基因定位:全基因组研究(GWAS)锁定BIN1是仅次于APOE的AD最强风险基因(OR=1.16, P=6.1×10⁻¹¹⁵)。

多面手蛋白:BIN1调控细胞内吞、囊泡运输和细胞骨架动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

复杂身份:存在16种亚型,其中脑特异性亚型(Isoform 1)在神经元中表达,与AD病理直接相关。

神经元专属:异构体1(BIN1 iso1)富含CLAP结构域,特异性表达于神经元,尤其在突触部位富集。

胶质细胞主力:异构体9(BIN1 iso9)广泛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与AD脑内的炎症反应可能相关。

肌肉特供:异构体8(BIN1 iso8)则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这也解释了为何BIN1突变会导致肌肉疾病(如中央核肌病)。

BIN1亚型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

这种“细胞特异性”表达模式为A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例如,AD患者脑内神经元中的 BIN1 iso1 表达下降,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 BIN1 iso9 表达上升,这种“此消彼长”可能打破突触稳态,促进tau蛋白异常聚集。

二、突触dys function:BIN1的“主战场”

突触是神经元交流的“驿站”,也是AD最早受损的区域之一。BIN1通过调控内吞作用细胞骨架动态,在突触功能中扮演核心角色:

突触囊泡循环:在突触前膜,BIN1通过BAR结构域感知膜曲率,与动力蛋白(dynamin)、网格蛋白(clathrin)等合作,介导突触囊泡的内吞和再循环。敲除BIN1的小鼠表现出突触前囊泡释放减少,空间记忆受损。

树突棘塑形:在突触后膜,BIN1通过调节肌动蛋白骨架和回收内体,维持树突棘的形态和功能。敲低BIN1会导致树突棘头部增大、蘑菇状棘减少,突触可塑性受损。

钙离子通道调控:BIN1还与L型钙离子通道(LVGCCs)相互作用,调控神经元兴奋性。BIN1 缺失的人类神经元表现出LVGCCs过度激活,突触活动异常。

这些发现提示,BIN1的功能紊乱可能通过破坏突触传递和可塑性,成为AD认知障碍的“导火索”。

三、BIN1与tau蛋白的“致命纠缠”

传统AD研究聚焦β淀粉样蛋白(Aβ),但新证据表明:BIN1只与tau病理相关,与Aβ无关。其分子机制如下:

BIN1-tau相互作用及其双重磷酸化

矛盾发现:部分动物模型中BIN1过表达减轻tau病理,另一些模型却加重扩散。这种差异可能与细胞类型特异性亚型表达有关,是未来研究重点。

四、BIN1如何破坏大脑“通讯站”?

突触功能障碍是AD早期标志,BIN1在此扮演双重角色:

突触前调控:调控神经递质囊泡释放,BIN1缺失导致突触蛋白(如bassoon、synaptoporin)簇减少,释放概率下降。

突触后破坏:通过Arf6蛋白调控膜受体循环,BIN1异常引起树突棘形态改变(蘑菇型棘增多),损害谷氨酸能信号传递。

过度活跃:BIN1-Isoform1过表达引发神经元超兴奋性,钙离子内流增加,犹如“大脑电路短路”。

五、小胶质细胞:tau传播的“帮凶”

BIN1在脑免疫细胞中的角色浮出水面:

促进tau释放:小胶质细胞BIN1驱动tau外泌体分泌,敲除后tau胞外传播减少。

抑制免疫反应:BIN1缺失削弱小胶质细胞对炎症刺激的反应,阻碍其向“疾病相关态”(DAM)转化。

性别差异:在tau病小鼠中,小胶质细胞BIN1缺失仅减缓雄性tau扩散,暗示性别特异性机制。

BIN1在AD病理生理学中的潜在作用示意图

未解之谜与临床启示

尽管BIN1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诸多疑问待解:

1. 异构体特异性:不同BIN1异构体在AD中的作用是否相反?例如,神经元中的BIN1iso1是“保护者”,而胶质细胞中的BIN1iso9是“破坏者”?

2. 细胞类型之争: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BIN1如何与神经元互作?遗传风险变异为何主要影响小胶质细胞的BIN1表达?

3. 治疗潜力:能否通过调节BIN1-tau互作或异构体平衡,开发AD治疗新靶点?例如,稳定BIN1的“开放构象”以增强tau结合,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BIN1以阻断tau传播。

结语:从“风险因子”到“治疗靶点”的跨越

BIN1的故事,是AD研究从“淀粉样蛋白中心论”向“多机制协同”转变的缩影。这个曾经的“冷门基因”,如今已成为连接遗传风险、突触功能和tau病理的关键枢纽。未来,随着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模型等技术的应用,我们有望进一步解析BIN1的复杂角色,为AD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开辟新路径。毕竟,每一个基因谜题的解开,都可能是照亮AD治疗之路的一缕曙光。

AntibodySystem开发了一系列针对AD相关靶点的蛋白及抗体产品,产品涵盖了与AD相关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如BIN1、APOE、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等,能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助力科研人员深入探索AD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

重组蛋白

抗体

更多Alzheimer's disease相关产品:

BIN1, APOE, Tau, APP/A beta, VLDLR, ACHE, TREM2, Nogo Receptor, BCHE, BACE-1, GSK-3beta, NPTX2, NEFL, TDP43, AD7c-NTP

参考文献

Dourlen P, Kilinc D, Landrieu I, Chapuis J, Lambert JC. BIN1 and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au connection.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2025;48(5):349-361.

特别声明:[AD研究新突破:第二大风险基因BIN1如何操控“tau蛋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ad实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暑期跨城旅行解决“交通效率”,华为钱包畅行无忧交通卡来帮忙(跨城旅游)

对于暑期跨城旅行者而言,“交通效率”从来不是小事,在38℃的杭州东站,用上华为钱包的畅行无忧交通卡直接让出行变得很轻松,一张卡就支持全国330多个互联互通城市的公共交通,彻底打消异地能否用的顾虑。在华为钱包A…

暑期跨城旅行解决“交通效率”,华为钱包畅行无忧交通卡来帮忙(跨城旅游)

从声学突破到AI落地:南卡OE Mix2定义开放式耳机旗舰新高度(声学入门零基础知识)

南卡OE Mix2在佩戴舒适性上也有了全新的优化升级,基于上万组耳廓建模数据,结合AI仿生拟合算法打造31°悬浮倾斜耳机结构,搭配AirFlow™空气流动贴耳技术以及EAA2.0悬停舒适技术,佩戴更自然、贴…

从声学突破到AI落地:南卡OE Mix2定义开放式耳机旗舰新高度(声学入门零基础知识)

关键一波!沙特将分差追至3分 赵睿连拿5分率队16-4拉开分差 中国男篮险胜沙特(沙特沙特)

北京时间8月6日,中国男篮在亚洲杯小组赛首轮对阵东道主沙特。比赛开始时沙特队表现出色,一度以14-7领先。但中国男篮迅速调整,多点开花,在第一节结束时反超8分。第二节双方展开拉锯战,半场结束时中国男篮以53-43领先

关键一波!沙特将分差追至3分 赵睿连拿5分率队16-4拉开分差 中国男篮险胜沙特(沙特沙特)

演员张龄心:谈16年师生恋,35岁生子被宠上天,其事业爱情两丰收(演员张龄心图片)

这部剧的成功,使得张龄心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次看到观众们对她角色的热烈讨论和喜爱,她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张龄心的故事体现了一个人在追求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她用自己的经历证…

演员张龄心:谈16年师生恋,35岁生子被宠上天,其事业爱情两丰收(演员张龄心图片)

超声波焊接与电阻焊接哪个更好--恒友音达超声波(超声波焊接与电线的关系)

超声波金属焊接 和 电阻焊并从工作原理、材料、能耗、强度、精度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 电池制造(例如锂离子电池极片和母线)微电子医疗器械铜铝箔焊接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计划 超声波金属焊接 不会熔化材料,因此在…

超声波焊接与电阻焊接哪个更好--恒友音达超声波(超声波焊接与电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