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宿舍换衣服时,室友突然举着手机惊呼:“你看这个新闻!计算器 APP 居然能偷拍?” 我凑过去一看,鸡皮疙瘩瞬间爬满胳膊 —— 那些从应用商店花钱下载的软件,披着浏览器、地图的外衣,点几下隐蔽按钮就能悄咪咪拍照,存的东西还不在相册里,这简直是恐怖片照进现实。
作为每天手机不离手的人,我对这类 APP 的恐惧可能比谁都深。在图书馆占座时,旁边男生低头戳计算器的动作会不会暗藏猫腻?在宿舍楼下取外卖时,陌生人打开地图 APP 的瞬间,镜头是不是正对着我的裙角?这些猜想像小虫子一样钻进心里,让人在熟悉的环境里也浑身不自在。
有网友说 “技术本身没好坏,能用来调查取证”,可看看评论区那些 “拍了很多平时拍不到的东西” 的留言,谁还敢相信这种辩解?上周我在食堂排队,前面女生的背包拉链没拉好,我提醒她时还特意侧过身怕看到隐私。可这些 APP 却在教人像做贼一样,把别人的生活当成可以偷偷收藏的 “战利品”,这哪里是中立技术,分明是给猥琐行为递刀子。
更可怕的是开发者的 “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拍摄按钮藏在导航界面里,给相册加密码锁,这些设计哪一点像为了 “正当用途”?就像有人在超市里卖带针孔的眼镜,却说 “顾客可能用来检查文物”,这种说辞骗得了谁?前几天辅导员刚在班会上强调,女生宿舍要反窥镜,试衣间要检查摄像头,现在倒好,最危险的偷窥工具竟然堂而皇之地躺在应用商店里。
法律课上老师讲过,偷拍隐私要受治安处罚,传播牟利还可能坐牢。可如果应用商店把好审核关,这些 APP 根本没机会上架;如果开发者多一点社会责任感,也不会设计出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功能。我们女生组队去卫生间要结伴,穿短裙要时刻注意坐姿,已经活得够小心翼翼了,真不想连手机里的计算器都要提防。
技术创新不该成为侵犯隐私的借口。就像手术刀能救人也能杀人,关键看握刀的人有没有底线。希望这些藏在手机里的 “眼睛” 能被早日清理干净,让我们在图书馆安心看书,在宿舍踏实休息,不用再担心哪一天自己的日常,会变成别人手机里见不得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