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定量损伤仪是一种用于在实验中对小动物(如大小鼠)造成特定程度损伤的科学仪器,主要用于研究神经、肌肉、骨骼等多种系统在受到损伤后的变化情况。通过控制施加于动物身上的物理冲击或压力,模拟各种损伤情景,以便研究人员能观察和分析损伤对动物身体的影响,以定量的方式对小鼠造成摔伤,该设备在制作动物模型时能够提供重复性和可控性的损伤。用于模拟和研究机械性创伤,比如由车祸或跌落引起的损伤,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发病机制,评估解决方法的效果。
一、核心功能
定量损伤模拟
通过可控物理冲击(液压/电磁/气动装置)或自由落体撞击,准确模拟车祸、跌落等机械性创伤,确保损伤程度可量化(如冲击力、高度、角度)。
重复性与可控性
设备内置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监测系统(精度±0.5%),保障损伤参数(力度、速度、作用部位)的一致性,支持脊柱压缩、骨折、脑损伤等多种模型构建。
二、技术原理
物理损伤机制
冲击模式:采用自由落体装置(如20g/40g打击棒从10-30cm高度下落)或编程化机械冲击,生成可控冲击力。
多参数调节:可定制损伤部位(颅脑、股骨、脊椎)、冲击强度和持续时间,适配小鼠、大鼠等不同体型动物。
生物反馈监测
集成生理传感器,实时记录心率、血氧及体温等指标,同步评估损伤后动物状态。
三、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研究
脊髓损伤模型:可控压缩(10-80%压缩率)模拟运动功能障碍,探究神经元凋亡机制。
脑创伤研究:闭合性脑损伤建模(加速度50-200g),结合MRI分析血脑屏障破坏。
骨科与肌肉骨骼研究
骨折模型:设定骨折线走向(横断/粉碎性),评估骨愈合速度及材料植入效果。
全身反应分析
量化创伤后免疫应答(如IL-6、TNF-α动态变化)及代谢紊乱。
四、标准化操作流程
动物准备:麻醉后固定头部/躯干,暴露目标区域(如颅骨钻孔)。
参数设定:调整冲击重量、高度及作用点坐标。
损伤实施:触发装置完成冲击,记录力学参数(如40g棒×20cm=800g·cm)。
术后处理:封闭创口,监测苏醒后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