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合成生物技术与智能生物制造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常州福记逸高酒店隆重开幕。此次大会以“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创新驱动与产业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的知名产学研专家、数十位演讲嘉宾以及数百位参会观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前沿技术、产业应用及未来发展。
常州作为我国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高地之一,近年来涌现了不少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企业,为本次大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大会首次在常州举办,链动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AI与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与新兴合成生物学企业路演等范畴,涵盖两大会场及5个主题专场,旨在促进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郭美锦教授主持。在开幕致辞环节,中国微生物学会监事长李俊研究员、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郑平刚先生等领导嘉宾分别发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常州市新北区副区长章俊先生在大会上分享了常州市合成生物产业的推介与规划。他提到,常州高新区作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板块,2024年GDP达2234.6亿元,工业、外资、进出口均列全市前茅。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常州高新区已布局76家重点企业,产值占全市过半;建成南师大常州研究院及13家省级研发机构;设立“常投合嘉”基金联动20亿元市引导资金,累计撬动4.67亿元投资。章俊副区长还提出了2027年的目标:打造1个国家级平台、100家高质量企业、200亿元估值、300亿元产值,努力将常州打造成“北津南深中常州”品牌,为我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贡献常州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庄英萍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CSO陶勇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制造未来”的主题报告。他系统梳理了合成生物技术从1953年DNA双螺旋发现到2025年AlphaFold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PCR、CRISPR、人工合成基因组等关键技术如何推动生物制造升级。陶勇研究员指出,通过菌种改造与代谢工程,已实现1,3-PDO、1,4-BDO等高值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显著降低。目前,中国及全球正加速布局生物制造,覆盖精细与大宗化学品,合成生物技术正成为绿色制造的“涡轮引擎”,代表着未来可持续生产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二级教授孙宇辉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合成生物学创制的新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演讲。他聚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发瓶颈与突破,以庆大霉素为模型,系统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甲基化修饰及关键酶GenK/GenQ功能。孙宇辉教授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出“庆卡霉素”,其对ESKAPE耐药菌和MRSA的活性优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且耳毒性和肾毒性更低,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演讲报告环节,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袁其朋教授汇报了“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通过重构莽草酸途径,团队将碳收率从30%提高至60%,熊果苷产量达到156 g/L、没食子酸109 g/L;改造关键酶实现苯甲酸苄酯10 g/L、香豆素30 g/L;设计生长 - 生产耦合驱动,水杨酸产量达到25 g/L、5 - HTP 60 g/L,并已实现百吨级产业化。袁其朋教授团队还建成了万吨肌醇、千吨熊果苷等十余条生产线,并开发了莱菔硫烷等抗衰老新药。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兼常务副所长、求是特聘教授刘兴高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生物制造也受益于此,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他以东阳光三种以上批次的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优化控制管控系统的显著效果,并以罗红霉素大模型的案例证明实时智能分析、诊断与优化控制确实助力了生物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过程。
圆桌论坛环节由佰傲谷BioValley CEO张伟主持,讨论嘉宾包括陶勇研究员、庄英萍教授、刘兴高教授以及仅三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丁威先生。论坛围绕“从微生物设计到产业化的跨学科突破”展开讨论,嘉宾们就如何提升菌种稳定性与产物得率、微生物生理特性如何指导反应器设计、自动化技术如何加速设计 - 构建 - 测试循环、控制系统如何实现参数实时动态调控、生物制造产业化的瓶颈以及中国如何构建生物制造创新体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常州乃至我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蚓产业全球战略规划”的发起人和首席专家郭美锦教授指出,未来地龙生物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实现地龙生物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与合成,开发出更多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产品,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郭美锦教授的这一观点,为大会增添了新的视角,也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与会者一致认为,生物制造的最终目的是精准制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生物制品,合成生物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大规模生物合成与制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生物制造的智能化进程将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