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征收25%关税后,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印度从俄罗斯购买廉价能源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该国将面临更高的关税。此举似乎暗示着美国希望将其对华征税的策略同样运用到印度身上,显示出美国对待不同国家的关税政策并不一致。中国处理关税压力时遭受的痛苦,似乎即将转移到印度身上。
分析当前局势,可以发现,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几国顽强抵御美国的关税霸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对中国而言,稀土元素是其反制手段;巴西则通过美国的贸易逆差维护自身利益。那么,印度又有什么“王牌”能对抗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呢?
要理解美国为何将重心放在打击印度,我们需要从经济角度入手。特朗普对印度施加巨大压力的原因,实质上源于他看中了印度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这样的行为与历史上西方殖民者试图打开中国市场的策略不无相似,甚至有些不光彩。虽然今天的印度在整体实力上依然逊色于中国和欧盟,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在某些产品被中国排挤的背景下,印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例如,农业产品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必须依赖于庞大的人口,而美国的大豆和石油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正在逐渐被巴西和俄罗斯取代。因此,特朗普必须尽一切努力打开印度市场,以维持美国农业选票基地,并通过石油出口减轻财政压力。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进行分析,特朗普的关税战似乎已经进入尾声。美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关税谈判要么已经达成协议,要么根本就未开始。这使得解决俄乌冲突成为特朗普亟需处理的优先事项。然而,仅依赖对乌克兰的援助或施压俄罗斯已不再切实可行,拜登政府在四年内未能完成的任务,特朗普短期内亦难以达成。因此,让其他国家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施加二级制裁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唯一的可行手段。虽然原本应该将矛头指向中国,但中美贸易战的结果表明,美国目前并没有对中国进行霸凌的实力。于是,他们选择以印度为替罪羊,试图通过威逼迫使其放弃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进而警告其他中小国家停止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最终,这对俄罗斯确实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因为其石油出口量庞大,而中国市场显然无法完全消化这些出口量。
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强硬态度蕴含着深远而稳定的战略目标,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他们未能获取所需利益,美国不会轻易退步。在此情绪高涨之际,印度究竟有什么能够反制美国施压的“王牌”呢?
在网络上,有人半开玩笑地称印度的“王牌”为印度裔科技人才。这些人才散布在美国的硅谷、华尔街,似乎只要印度召回他们,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就会陷入瘫痪。然而,这一观点显然不切实际。印度的优秀人才之所以选择移居美国,是因为印度的科研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诸多不足,对本国的前景感到失望。因此,他们不可能轻易返回印度。即便回去,那可能也不过是在研究“牛粪芯片”等落后产品,显然这不能成为对抗美国的有效手段。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没有反制美国的能力。实际上,印度依赖的美国IT外包业务正是其最大的“王牌”。简单而言,虽然美国在芯片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许多方面依然高度依赖于印度的外包服务。如果印度与美国的关系破裂,完全可能通过这一点反击美国的利益,甚至让美国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