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在现代科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日本的高科技产业而言,它们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汽车电机还是电子设备,稀土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由于日本本土的资源非常有限,稀土的供应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尤其是依赖中国的供应。中国不仅稀土资源丰富,而且在提炼技术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其稀土产量占全球市场的九成以上。在日本每年消耗的稀土中,至少九成来源于中国,这种高度依赖一旦遇到波动,便会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影响。
回到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中日两国关系急剧恶化,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一举动让日本措手不及,稀土价格瞬间翻倍,国际市场上的供应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汽车制造商、电视生产商等相关行业纷纷受到影响,生产线停摆,工厂无法正常运作,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元素不仅在民用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军事领域同样不可或缺。现代的导弹、雷达等防御装备离不开这些资源。这次事件让日本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国的风险不可小觑,从此开始寻找其他替代来源,甚至不惜重金支持企业寻找全球资源,有时还尝试从海底开采泥浆提炼稀土,尽管由于技术瓶颈,这些尝试并未成功。
然而,日本并未轻易放弃。就在这个时期,印度站了出来,表示自己稀土资源丰富,全球排名第三,探明储量达到690万吨,承诺可以稳定地为日本提供稀土。尽管印度的国际信誉不算高,但数据显示它的稀土储量的确不容忽视,再加上印度的积极游说,日本终于决定与印度签署协议。2012年,日本通过协议达成了与印度国有矿业公司IREL的合作,每年支付3.2亿美元技术援助,并且在印度建立了稀土加工厂。看似这一合作可以帮助日本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且地理距离较近,运费较低,形成了一笔看似极为有利的交易。
然而,事情并未如预期那般顺利。协议实施了13年,虽然日本每年向印度支付了可观的资金,但印度的稀土生产远远低于预期。尽管印度的稀土储量丰富,但实际产量却低得惊人,仅为每年约2900吨,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1%。更为严重的是,印度的提炼技术相对落后,无法达到日本对高纯度稀土的需求标准。同时,印度自身的稀土需求远远高于其生产能力,导致其必须从中国进口精炼后的稀土,经过加工后以更高价格转售给日本。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向日本出口的稀土总量超过4000吨,其中有1000多吨就是从中国进口的稀土。这些“转手货”的价格比市场价贵了约25%,但日本依然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它认为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值得支付这些额外的成本。
然而,随着中国在2023年开始逐步收紧稀土出口政策,尤其是针对中重稀土和稀土磁铁,要求出口许可证,全球的稀土供应链迅速受到了冲击。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骤减,库存快速下降。面对这种局面,印度政府尝试与中国交涉,希望能放宽限制,但这一请求并未得到有效回应。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印度政府决定优先保障国内需求,于2024年6月命令IREL暂停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一决定让日本再次陷入了困境,不仅多花了冤枉钱购买到转手的中国稀土资源,如今连稀土供应都受到了威胁。
日本的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电机生产线停滞,产量大幅下降,东京股市的相关企业股价也出现了剧烈波动。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则开始为此头痛不已,宣布投入500亿卢比推动稀土自给自足,计划建设新的稀土加工厂并寻找更多合作伙伴。然而,专家指出,印度要在短期内赶上中国的稀土开采、提炼和应用技术几乎不可能。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优势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是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而印度的技术差距和基础设施问题,仍然是其无法赶超的瓶颈。
在此情形下,日本开始转向澳大利亚,签署新协议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但由于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仍掌握在中国手中,澳大利亚的矿石难以转化为可用的高纯度稀土。日本虽然将其稀土战略储备从60天提升至180天,但依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今,超过60%的稀土仍然来自中国,日本的多元化战略基本失败。印度也未能脱离对中国的依赖,在2024至2025财年,印度进口了超过5万吨的磁铁,满足其电动车与国防需求,但同样面临供给紧张的问题。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全球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也警醒了各国:稀土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战略资源。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纷纷联合对抗中国的稀土垄断,提出了“关键矿产倡议”,计划通过共享技术和投资矿区来打破中国的垄断。然而,进展缓慢,成本高昂,且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的限制政策,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极大的波动。印度虽然在规划到2030年将稀土产量翻倍,但距离解决眼下的供应危机仍有很大差距。
日本的这一教训深刻,虽然花费大量资金去寻找替代资源,但最终仍未能逃脱对中国的依赖。印度在这一过程中赚取了差价,但如今也面临着自己的供应问题。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研发替代材料、提升稀土回收技术等。虽然中国在稀土领域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国家的合力追赶,显示出全球稀土供应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