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星和索尼先后公布了参展IFA 2025的相关信息。其中,三星宣布将在展会上推出旗下首款采用RGB技术的115英寸RGB Micro LED电视,并于年内启动销售。索尼也计划展示其RGB-Mini LED显示系统。分析人士认为,两大国际巨头的积极布局,实际上是对中国主导的RGB-Mini LED技术路线认可与跟进,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产品策略,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引领地位。
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今年全球显示技术迎来了久违的“变革期”。自年初起,一场由中国显示巨头海信发起的RGB-Mini LED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产业格局。凭借在自研芯片、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行业率先打开了多基色显示时代的大门,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高端显示技术领域开始反超日韩竞争对手。
有关RGB-Mini LED技术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索尼2004年提出的RGB LED显示理论,当时该技术曾被全球电视行业认为是“过于先进”。事实也证明,索尼在长达二十年的研发过程中一直无法攻克精准“控光+控色”、LED灯珠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RGB三色背光显示也被业内视为点亮下一代旗舰电视的“科技明珠”。
而由海信推出的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突破性地采用红、绿、蓝三原色背光源,实现了传统“单一控光”模式向“光色同控”模式的巨大飞跃,其色域覆盖高达97% BT.2020,在色彩纯度、色域面积、色彩体积、控色精度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QD-OLED、QD-Mini LED等主流技术。同时,RGB-Mini LED还兼具超高亮度、超广视角和超低能耗,完美契合市场对“极致画质+节能环保”的高端追求。
如果深入探析,可以发现海信率先摘下这颗“显示明珠”的关键,正是来自芯片领域的创新性突破——由海信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光色同控信芯AI画质芯片H7,能够实现了3×26bits光色精控与15680点高精度色彩管理;而硬件端的高性能RGB-Mini LED发光芯片,则彻底解决了发光效率、使用寿命、色彩偏移及色纯度等关键难题。由此,海信构建了从芯片设计、算法控制到材料制备的完整技术闭环,为全球显示产业升级真正提供了“过于先进”的中国模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日韩企业纷纷入局,一方面将加速RGB-Mini LED技术的整体进步和成本下降,惠及整个行业。另一方面,RGB-Mini LED技术的蓬勃发展,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体现,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拥有先发占位和技术优势,同时在产业链方面的话语权日渐强大,这必然会推动中国在未来全球电视市场格局中发挥主要领导作用,推动全球显示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