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制造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已对内部资料设定了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谁能打开文件、谁能查看特定资料,全都有明细规定。但近期他们却遇到一个问题:文件虽然受到了访问控制,但员工将资料另存为副本、保存到何处,依然无法防住。
有的员工把文件另存到桌面,有的上传进了私人网盘。看似只是操作习惯,实则让企业陷入资料失控的隐患。
“我们把权限做得这么细,结果最后一步,还是留下了漏洞。”
于是,他们开始部署 Curtain e-locker,并重点启用了其中一个关键机制:强制保存至受保护区。
Curtain e-locker保护区机制:让资料落地即受控Curtain e-locker 的“受保护区”是一种受控、专属、安全的文件存储空间。授权员工可在 Curtain 客户端中正常使用资料,但受控文件只能保存至管理员指定的路径。一旦有人试图保存到非受保护区,系统将自动拦截,禁止该操作。
同时,存入保护区的文件会受到多重防护机制:禁止截屏、禁止复制粘贴、禁止打印等等,都是管理员依据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灵活配置的。
Curtain e‑locker 还配备完整的审计日志,让每次资料操作都详尽记录,管理层可以随时掌握数据流向、精准追责。
更重要的是,这一机制不会干扰员工的日常工作:他们仍可打开非保护区内的普通文件,也能将外部资料纳入保护区内处理。真正受控的,是企业内部需要保密的资料。
当外发需求出现时,管理员也能通过多种方式允许员工分享受保护文件,防泄密不牺牲效率,避免“一刀切”式管理。
部署这一机制后,该企业快速受益:文件保存路径被锁定,资料“落地即受控”,员工再也无法随意另存副本;文件流转路径清晰可查,操作留痕,一目了然。
曾经最难掌控的归属问题,如今有了清晰界限。
防住前门,也要看紧后门再严的访问权限,也敌不过随手另存的“后门”。Curtain e-locker 以“强制保存至受保护区”为核心机制,让资料从创建、流转到使用全程可控、可溯、可审。这不仅是数据安全的保障,更是企业管理责任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