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从1G到5G,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生活的便利性。如今,卫星通信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巨大潜力,正成为通信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
卫星通信的加速崛起,成应急通信的“新宠”
近年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通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卫星通信技术凭借其不受地面网络限制、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迅速成为应急通信的“新宠”。不难发现,在运营商的集中采购项目中,应急通信,尤其是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设备,成为重点投入方向。
采购项目中,高通量卫星正快速替代传统卫星,成为解决地面网络中断后高速接入的主力,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尤其是国产天通系统)的采购量激增。同时,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发展,单兵装备、背负式基站、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基站)的采购比例显著上升。
在卫星通话方面,去年11月,中国移动与中国时空正式携手发布了北斗短信业务。北斗短信具有覆盖范围广、搜星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用户可在户外无网络信号时通过支持北斗短信功能的手机收发应急短信,在紧急时刻与家人报平安。
近期暴雨频发,多地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移动为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四地用户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北斗短信服务,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开通方式很简单:发送短信“KTBD”到10086,回复确认后即可启用。
卫星互联网蓬勃发展,推动卫星通信大众化
2025年被业界称为“卫星互联网商业化元年”的关键节点。据预计,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当前,运营商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赛道,从手机直连卫星通话到低轨星座组网,全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加速卫星技术从行业应用迈向大众普及。
在卫星发射方面,国内千帆星座”、“GW 星座”等项目均开始组建中国版“星链”,已完成多批次发射。其中,GW星座组网卫星的部署自2024年底正式启动,进入2025年以来,中国星网已发射了5组(02到06组)低轨卫星,成功发射并入轨于2月11日、4月29日、6月6日、7月27日、7月30日,发射节奏逐步加快。
中国移动已于2024年2月,成功发射“中国移动01星”与“星核验证星”,为5G/6G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年7月,中国移动还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基于运营商网络IoT-NTN IMS的语音通话实验室验证,并成立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全面开展卫星通信技术攻关。
过去,卫星通信依赖成本高昂的专业设备,普通用户难以使用。如今,随着卫星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设备成本资费进一步降低,高端旗舰手机率先支持卫星通信,次旗舰手机也逐渐跟进。据悉,目前荣耀X系列、华为畅享系列、Redmi Note系列等千元机型已支持卫星短信功能。这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全面普及阶段,也意味着卫星通信功能即将成为手机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