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靠海吃海,但大海有时发起脾气来,台风大浪也确实让人揪心。过去预警靠经验、靠人盯,难免慢半拍。不过最近传来个超赞的好消息:一张专门守护北部湾海域的“智慧监测网正式建成啦!这可是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给北海和整个北部湾沿海乡亲们送上的“安全大礼包”!
北海移动测试人员在北部湾海域越浪监测点测试
以前看海靠“猜”,现在“天眼”实时盯!
这个项目名字有点技术范儿,叫“海洋灾害视频监控与应急广播系统”,但简单来说,就是给北部湾沿海安上了两大神器:
“千里眼”——高清视频监控:104个高清摄像头(点位),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牢牢盯着咱们北部湾的重点海域。它们能24小时不间断地“看”着大海:浪头拍得多高?海水涨到哪里了?浪头形状是不是不对劲?
特别厉害的是,还有20个专门的“越浪监控”点!这就好比在容易出危险浪头的地方装上了“智能放大镜”,专门精准揪出那些突然变高、异常危险的“坏浪头”,一旦发现“苗头不对”,马上标记!
“大喇叭”——应急广播系统:在沿海的码头、渔村、重点区域装了20个大喇叭点。这东西关键时刻最有用!一旦“千里眼”发现危险(比如浪高超过了安全线),或者台风要来了,应急广播系统能立刻启动,就像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广播重要消息一样:通过村里的高音喇叭喊话提醒!把预警信息快速发到沿海居民、渔民兄弟的手机上!(比如短信、APP通知)有的地方甚至能通知到正在海上作业的渔船!真正做到警报“秒到户”,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因为消息知道得晚而耽误避险了!
北海移动测试人员在北部湾海域越浪监测点测试
为啥说这是“跨越一大步”?
北部湾是我国海洋灾害频发区之一,台风、风暴潮、大浪等灾害每年都会影响沿海群众。但过去,这片海域90%的区域没有固定监测手段——没有实时数据,预警全靠"经验判断";浪头高了才知道危险,群众撤离总慢半拍。
现在,这张“智慧网”铺开后,情况完全不同了:
看得见:重点海域实现了全覆盖监控,海里浪多高、位多涨,屏幕上一清二楚。
预得早:系统分析数据后能提前判断危险趋势,预警信息跑得比危险快!
通知快:预警一响,应急广播立刻“发声”,手机也能收到警报。
反应快:知道了危险在哪、有多大,应急部门就能更快组织大家避险、转移。这就叫 “从监测到预警再到响应” 的一套组合拳打全了!告别了以往被动挨打的情况,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防御”,安全感和安心感一下子上去了!
北海移动测试人员在北部湾海域越浪监测点测试
试想一下,以前台风天,是不是得支着耳朵听广播、紧盯着海面?现在,可能你在家忙活,手机突然“滴”一声就收到了海洋灾害预警短信;或者走到村口,大喇叭已经在反复提醒了。这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实实在在守护咱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
这张覆盖北部湾的“智慧监测网”顺利建成,是科技护航海洋的一大步。从"看天吃饭"到"看屏预警",这张"智慧监测网"的背后,是科技为民生安全织就的温暖网。正如北海移动项目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让监控'看得清',更要让预警'传得快'、群众'防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