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神安医疗自主研发的体外程控充电器,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这是瑞神安医疗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公司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系统(CNS)的智能化配套设备正式进入市场。
体外程控充电器作为系统的关键组件,其获批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治疗手段,也为瑞神安医疗在神经调控市场的布局增添了重要砝码。
从此,我国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更以“无线充电+远程程控”的创新组合,重塑了神经调控治疗的中国临床范式。
本文4064字,11分钟
来源 | 颐通社 (ID:Medisophy)
▍从"功能拼凑"到"系统集成"的跨越
神经调控设备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是一部“人机交互”的进化史。
在瑞神安的体外程控充电器出现之前,国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长期处于“功能割裂”状态,充电设备仅负责供电,程控仪器单独调节参数,患者需携带多个设备往返医院,既增加了感染风险,也降低了治疗依从性。
瑞神安体外程控充电器的获批,将改变这种现状,并且这不是孤立的产品突破,而是瑞神安“硬件+算法+服务”神经调控技术生态的集中呈现。
这款体外程控充电器,采用磁共振耦合无线充电技术,充电效率较传统感应式充电提升40%,患者无需手术即可完成设备供电,续航时间延长至10年以上,远超进口产品平均5-7年的水平。
更关键的是,它兼容“双模通信”,通过近场电磁感应实现设备参数精准调控,同时借助蓝牙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重构了诊疗流程。
以往患者每月需往返医院调整参数,如今医生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患者局部场电位(LFP)信号,在30秒内完成刺激参数调整。
这种“充电-程控-监测”三位一体的设计,与瑞神安手术配套系统形成呼应,立体定向头架、微电极推进器等确保植入精度,体外程控充电器实现术后长期精准调控,共同构建“手术-治疗-管理”的完整闭环,使治疗响应速度提升3倍,患者随访频率降低60%。
数据显示,该模式使患者就医成本减少70%,治疗依从性提升至92%。这一功能的成熟,得益于瑞神安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器(t-VNS)中积累的无线通信经验,其“隐蔽式穿戴+远程管理”理念,在此实现了从无创到植入式设备的延伸。
▍瑞神安充电器:驱动临床神经调控精准化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这款体外程控充电器的临床价值,也在多中心试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作为CNS系统闭环治疗方案的关键环节,它与植入式设备协同作用,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展现出超越传统疗法的优势,且这种协同效应延伸至癫痫、慢性疼痛等领域,形成覆盖多病症的综合解决方案。
瑞神安注册临床试验,纳入62例帕金森病患者,闭环刺激组(aDBS)32例,开环刺激组(cDBS)30例。
结果显示,术后360天,aDBS组多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DS-UPDRS II)改善率达57.29%,较cDBS组高出28.13个百分点。
运动并发症评分(MDS-UPDRS IV)改善率59.83%,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改善率56.91%,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更显著。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减少53.35%,为药物减量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数据发表于《Neuromodulation》,证实了“实时监测-智能响应”治疗模式的科学性。体外程控充电器作为数据枢纽,稳定的信号传输确保了闭环算法的精准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CNS系统支持16通道刺激与8通道信号采集,可同步监测LFP信号,为癫痫治疗提供新可能。结合一次性使用颅内脑电极(SEEG),医生可通过充电器传输的脑电数据定位病灶,实现“探测-刺激”一体化干预,该方案已在宣武医院等5家顶级医院完成临床试验验证。
同时,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配套SCS系统的充电器同样表现突出。设备支持常规、周期、定时等多种刺激模式,可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等定制方案。
上海长征医院疼痛科数据显示,采用该系统治疗的患者中,83%的疼痛评分(VAS)从7分以上降至3分以下,远程调控使治疗中断率下降65%。
▍产学研基因:从实验室到产业生态的进化之路
体外程控充电器的成功,植根于瑞神安独特的产学研转化基因。这家源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团队的企业,用十余年完成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产品的跨越。
2010年,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团队,启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研究,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胃和结肠刺激器动物实验,奠定研发基础。
2013年,瑞神安在常州落户推进产业化,获清华创投注资及300万龙城英才奖励;2016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入式脊髓刺激器”项目,获1000万元支持,加速无线充电技术研发。
2025年,首款VNS上市,验证远程程控技术可行性;2022年,SCS获批,配套充电器完成初步临床验证;2025年,随CNS系统获批,体外程控充电器终成正果。
这条时间轴,清晰展现了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演进。早期聚焦能源管理与信号传输基础研究,中期通过VNS、SCS验证单点技术,最终在CNS系统中实现多技术融合。
截至目前,瑞神安拥有100余项专利,其中23项直接应用于体外程控充电器,涵盖无线充电效率优化、体位识别算法、蓝牙抗干扰传输等核心领域,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与一般只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创新械企不同,瑞神安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研发,而是构建覆盖“诊断-治疗-管理”的全产业链生态。
从癫痫病灶定位的SEEG,到帕金森病治疗的CNS系统,再到慢性疼痛管理的SCS系统,产品线已覆盖神经调控领域主要病症。
体外程控充电器作为连接这些产品的“神经中枢”,通过统一通信协议与能源管理标准,实现不同设备的数据互通与协同工作,这种生态优势是单一产品企业难以企及的。
这种布局,源于瑞神安对神经疾病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创始人杜玉惠指出,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相互关联,单一产品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瑞神安的VNS与t-VNS可形成联合治疗方案,而体外程控充电器则为联合治疗提供统一参数管理平台,实现“1 + 1 > 2”的效果。
▍行业重构:国产替代与普惠医疗的加速度
瑞神安体外程控充电器的获批,意义远超一款产品上市。它标志着我国神经调控技术迈入“智能化、国产化、普惠化”新阶段,将对产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长期以来,神经调控市场被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巨头垄断,其核心壁垒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
进口品牌的充电器与刺激器多采用专有协议,患者更换设备时必须全套替换,单套系统费用高达30-50万元,年均维护成本超2万元。
据行业数据显示,前三大国际厂商在中国市场占据约67%的份额,形成了显著的市场垄断。此外,北京品驰医疗、苏州景昱医疗、常州瑞神安医疗、武汉资联虹康等中国公司也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从市场结构看,神经调控领域呈现出清晰的细分格局。
按技术划分,内部神经调节,包括脊髓刺激SCS、深部脑刺激DBS、迷走神经刺激VNS等占据主导地位,约占85%的市场份额;外部神经调节,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经颅磁刺激TMS则为补充。
在应用场景中,帕金森病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约35%,其次为癫痫、慢性疼痛等领域——这与瑞神安的产品布局高度契合,其CNS系统主攻帕金森病,SCS系统聚焦疼痛管理,VNS系统则覆盖癫痫治疗,形成了对核心市场的全面渗透。
瑞神安的体外程控充电器,正打破这种垄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其开源协议设计,使设备可兼容多款国产刺激器,单套系统价格降至进口产品的60%,无线充电模块寿命延长至8年,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体外程控充电器作为核心组件,国产化突破打破“卡脖子”环节,使整套系统供应链自主可控。
这种“性价比优势”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未来五年,全球市场预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11.5%继续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8%左右。
国产设备的市占率已从2018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4年的23%,其中瑞神安凭借VNS、SCS等产品组合,在细分领域的份额已突破35%。
在全球化布局上,瑞神安的步伐也在加快。其SCS系统已通过CE认证,计划2026年进入欧洲市场,体外程控充电器作为配套组件,将凭借“模块化设计”优势,适配不同地区的电压标准与通信协议。
这种“核心组件先行”的国际化策略,可能成为国产医疗器械出海的新路径,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有望快速打开市场。
END
荐读
“会思考”的脑起搏器!全球首款“动态闭环”DBS系统启动临床试验
雅培最新!深部脑刺激(DBS)系统临床研究启动入组
告别体内电池!全球首款无电池超微型骶神经刺激器获FDA认证
可穿戴神经刺激器并购,突围止痛市场
1800万融资背后:抑郁症治疗,TMS技术突围求生?
用磁场“唤醒”大脑!国内首张精神领域经颅磁三类证获批
喜欢就多一个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版权与声明
1.“颐通社”致力于提供准确、完整、有效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颐通社”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2.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颐通社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颐通社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4.需发布24小时之后方可申请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颐通社”(ID:Medi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