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道施工领域,结构变形的精准监测是保障施工安全的核心环节。由博雅弘拓科技研发的 RGB3DS 智能位移监测系统,凭借图像视觉技术的创新突破,为隧道施工监测提供了非接触式的高效解决方案,其在响应速度、监测范围与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正在重新定义隧道安全监测的标准。
一、系统核心优势:技术突破铸就监测利器
RGB3DS 智能位移监测系统的优势源于硬件与算法的深度协同,形成了覆盖监测全流程的技术竞争力。
非接触式监测的灵活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系统基于图像视觉技术,无需与隧道围岩、衬砌等结构直接接触,避免了接触式设备对施工的干扰,尤其适用于盾构机作业、爆破施工等动态环境。监测点与采集设备布置灵活,可根据隧道断面形态调整,适配圆形、马蹄形等多种隧道结构,解决了传统监测设备安装受限的难题。
高精度与广覆盖的双重保障奠定了数据可靠性。系统能实现毫米级位移测量,在 50 米距离内精度达 ±0.5 毫米,支持 30 度内的倾角测量,即使隧道发生微小沉降或收敛变形也能被精准捕捉。监测距离拓展至 10-300 米,单套设备即可覆盖大跨度隧道断面,无需多点布设,大幅减少了设备投入。
智能高效的处理能力提升了监测效能。系统搭载机器视觉自适应算法,可自动解算同期 128 个监测点数据,远超人工记录效率。监测频率支持 1-10Hz 实时监测或定时触发,能根据施工阶段灵活调整,既满足爆破后短期高频监测需求,又降低日常巡检的资源消耗。
二、隧道施工监测中的优势与创新
在隧道施工场景中,RGB3DS 系统的创新价值体现在对传统监测痛点的精准破解:
环境适应性革新保障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针对隧道内粉尘多、光照变化大、机械振动频繁等问题,系统通过算法优化减少环境干扰,解决了传统光学设备易受干扰的缺陷。即使标靶与相机光轴因隧道变形产生偏斜,系统也能自动校准,确保在管片拼装、二次衬砌等施工环节中保持测量精度。
密集监测网络与可视化呈现提升风险预判能力。系统可在隧道断面布置 128 个监测点,构建三维形变场模型,比传统点式监测更全面捕捉变形趋势(如局部管片错台与整体沉降的关联)。实时数据曲线与形变云图直观展示变化规律,帮助工程师快速判断结构稳定性,提前预警塌方、涌水等风险。
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实现监测与施工联动。系统支持接口适配,可直接接入隧道施工管理平台,将位移数据与盾构参数、支护强度等信息联动分析。当监测值超阈值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至终端,形成 “监测 - 分析 - 预警 - 处置” 的闭环,比传统人工上报效率提升 50 倍以上。
三、响应时间、监测区域与成本的突出表现
响应速度上,系统支持 1-10Hz 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延迟低至 0.1 秒,可瞬间捕捉爆破、盾构推进等工况下的瞬时变形,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监测区域方面,单套设备覆盖 10-300 米范围,结合多设备协同可实现长隧道全域监测,避免了传统设备 “监测盲区” 问题。使用成本上,系统成本仅为激光雷达方案的 30%,标靶更小更通用,且无需频繁维护,单公里隧道监测年运维成本降低 60% 以上,大幅减轻项目负担。
四、博雅弘拓科技的技术支撑
RGB3DS 系统的实力源于博雅弘拓科技的专业积淀。作为专注智能监测的企业,公司以自主研发核心算法为支撑,将视觉技术与工程需求深度融合,其产品通过隧道、基坑等多场景验证,可提供定制化服务(如高频监测适配)。从技术研发到现场部署,公司提供全周期支持,确保系统在隧道施工等关键场景稳定运行,用创新技术守护工程安全。
#RGB3DS 隧道监测 #隧道智能位移监测 #非接触式隧道监测 #隧道施工安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