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工信局)
光子芯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能满足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对传输、计算、存储、显示的技术需求,是当前全球竞速的产业赛道。
近日,
产业资本市场
押注了南京的一束“光”。
🎉
7月28日,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智光电”)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集萃华财领投,隐峰泉创投跟投。8月5日,记者走进南智光电,探访这个产业平台型公司如何吸引资本“逐光”,推动我市光子产业快速发展。
平台借势跃升
打造“中国版IMEC”
最近一周,南智光电市场总监傅彧忙碌不停。此次融资消息发布后,团队收到了来自光通信、光传感、AI计算、光子传感等多个行业客户的积极反馈。
“尤其在‘薄膜铌酸锂+X’光子芯片方向,许多企业表达了对中试验证与小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明确希望平台能够进一步扩充产线能力、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制程稳定性。”在一次次沟通中,她深刻感受到客户对技术平台的信任度在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国内光子芯片行业面临中试平台缺位、工艺技术壁垒高、良品率验证低等共性问题。2018年,南智光电成立,由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及团队创建,整合设计、工艺与产业资源能力,推动光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国内率先实现8英寸晶圆级制备和中试验证。
“过去的产线更像是一张‘打样台’,以小批量、定制化的开发为主。而此次扩建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具备更强标准化制造能力的‘微型生产线’。”南智光电副总经理潘涛解释说,这轮融资完成后,他们将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光子芯片产线的工艺覆盖能力,以及提升从设计验证到中试小批量流片的效率与稳定性,这意味着未来客户不仅可以验证技术可行性,更能获得具备一致性和批量复制能力的产品版本。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平台型中试验证机构的关注持续升温。集萃华财、隐峰泉均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硬科技投资与产业资源协同方面的优势,全面助力南智光电加速产线升级、优化工艺平台、拓展生态布局,支持其成长为驱动中国光子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打造“中国版IMEC”,共同推动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演进。
降低产业化门槛
科研成果在此“变现”
传统的科研成果转化,往往停留在“技术可行”,但迈不过“工程可用”和“市场可卖”这两道坎。而南智光电做的事,就是把这两个断点接起来。
本轮领投方集萃华财创始合伙人刘礼华说,“我们长期看好以TFLN(薄膜铌酸锂)、SiPh(硅光)为代表的新一代光子芯片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及其在算力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作用。南智光电所构建的开放式工艺验证与制造赋能平台,在国内光子芯片领域具有独特价值,有效降低了技术产业化门槛,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介绍,南智光电通过“平台服务+标准产品+孵化投资”模式,正在打通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链条,成为连接前沿科技与产业场景的“中试引擎”。
去年,南智光电支持的某高校科研团队,完成了一种新型耦合器结构设计。这个成果在论文上表现亮眼,但如果没有平台,它的命运可能仅仅停留在“被引用”。
“我们不仅帮助他们通过OptoChat AI对接到可加工工艺,还提供了清洗、刻蚀、薄膜生长等全过程工艺验证。最终这项技术顺利转化为一个Mini光模块的关键器件,已经完成小批量交付,准备投向市场。”潘涛介绍。
不只“借场地”,而是提供“懂行”的工艺师傅、“可信”的加工流程、“能投”的早期资金,还有覆盖上下游的生态资源,这种“平台化+产业化”的协同机制,正转向系统性输出。截至目前,南智光电已累计服务400余家产业及科研客户,孵化培育光电相关企业超过40家,为20余家高校院所创新团队提供平台支撑,形成涵盖光芯片设计、材料制备、器件加工、系统封装、标准测试等多环节的产业生态雏形。
加快建设光电子产业化示范区
盛夏时节,江北新区光电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正处于火热的建设阶段,当前,一批高品质洁净厂房已陆续竣工,具备承载中试放大、工艺验证、模块封装与终端组装等多类型产业环节的空间条件。
“我们参与建设的光电子产业化示范区,是江北新区面向光子芯片‘研产贯通’布局的关键承载平台,也是南智光电落实‘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转化路径的核心载体。”傅彧指着一旁的全新厂房,描述了一幅未来产业图景。
示范区内,各类科技企业、工艺平台和研发团队能够依托同一空间载体,共享工艺线、检测设备和试验条件,极大降低创新门槛;产业化项目在新区政策保障下,可以实现“科研+中试+量产”的快速过渡;再加上资本与人才的集中支持,便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成长”。
“中国要建成自己的算力底座,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光芯片中试与制造平台。”南智光电董事长尹志军表示,该示范区不只是一个产业空间,更是南京市围绕光子芯片领域构建“源头技术—中试验证—产业孵化—生态集聚”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样板工程。
记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1至2年内,南智光电将通过平台与园区、新区的协同建设,打造出一批可见度高、产业化强、支撑力足的标志性项目,进一步吸引上下游关键客户集聚平台,推动南京在全国光子芯片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核心节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