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出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作为智慧课程建设的践行者,北京欧倍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助力院校打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01 构建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根据政策要求,职业院校需要在课程体系中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前沿知识和技术,建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专业(核心)课程。智慧课程建设通过构建智能 AI 图谱,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知识图谱助力课程建设
知识图谱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教学资源中抽取知识点,并以图谱形式展示其关联。
这种可视化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教学重点,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同时,知识图谱支持跨专业学科资源共享,打破学科壁垒,为构建双向、交叉、互融、共享的模块化“人工智能 +”课程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 知识图谱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
智慧课程建设支持高职学校通过开设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仿真实训课程等形式。这种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模式
学习路径
02 推动教材建设:打造新形态教材
政策文件强调,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对接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等,融入优质的课程富媒体资源和 XR 技术,开发模块化“人工智能 +”课程体系的配套新形态教材。智慧课程建设通过以下方式助力教材建设:
一、AI 辅助教材开发
智慧课程建设平台提供 AI 辅助教材开发工具,帮助教师快速生成教材内容。
例如,AI 一键生成 PPT 和 AI 生成教案功能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教材框架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大大提高了教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AI生成PPT
AI生成教案
二、校企共建教材资源库
智慧课程建设支持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协同开发教材。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确保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前沿,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平台支持校企共建专业核心教材资源库,为教材的持续更新和优化提供保障。
知识库
丰富的教学资源
03 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
政策文件提出,职业院校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智慧课程建设通过以下方式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一、个性化学习路径
智慧课程建设通过能力图谱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进度、兴趣偏好和知识掌握程度,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 能力雷达-个性化反馈报告
二、智能化教学平台
智慧课程建设平台支持建设智能化教学和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典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通过 AI 智能出题和 AI 智能报告功能,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同时,平台支持项目式教学和“人工智能 +”赛项,推动大模型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AI智能出题
AI智能报告
04 强化实习实训:提升实践能力
政策文件提出,职业院校需要依托头部企业优势,开发基于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多维度一体化实训资源,探索 AI 情景式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智能化测试与评估指导。智慧课程建设通过以下方式助力强化实习实训:
一、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智慧课程建设平台支持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构建基于产业真实环境的仿真运维测试、设备运行、参数调试等实训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探究,提升实践能力。
▲ 多版本资源开发
二、“岗课赛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证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闭环的人才培养体系。
■ 依托校企协同智慧课程平台,构建多模块化设置的教学组织课程模块;
■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共建多层次能力递进式工作任务;
■ 依托虚拟仿真和半实物物联网技术构建全景化实践教学过程,构建可视化多元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 基于岗课赛证四相融合构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立交桥。
“岗课赛证+思政融通”人才培养体系
丰富的教学内容
智慧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重要举措。北京欧倍尔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推动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强化实习实训,智慧课程建设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教学支持,助力院校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