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刚刚松动,英伟达就陷入“信任危机”。8月6日凌晨,英伟达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强调其产品设计不包含任何“后门”与“远程终止开关”功能,并重申维护硬件完整性和系统安全性的立场。
这是近期英伟达针对“芯片后门”质疑做出的第二次回应。此事的严重性不可小觑,上到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下到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的训练,皆与之息息相关,关乎我们每个人。
黄仁勋急于辩白可以理解:好不容易重回中国市场,自己今年飞来三次,唐装穿了,中文说了,正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美国政客和AI专家等“猪队友”却跑来挖坑。
据英伟达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占其Q1总收入的12.5%。近年来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损失了大量市场,同时中国芯片快速崛起,更让其感受到巨大压力。
黄仁勋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拜登执政初期的95%降至50%。而华为昇腾、摩尔线程、海光信息、壁仞科技等国产厂商,合计份额则升至45%。此次“信任危机”,让公司的股价一度下跌近2%,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站在英伟达的角度,笔者相信其所说的“网络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毕竟这是一家商业公司,杜绝一切安全风险,把自己的芯片卖到全世界才符合其核心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的芯片是绝对可靠的。因为英伟达是美国企业,黄仁勋也是美国人,在美国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强制要求下,他们很难说不;而且只要有其他利益输送,对于商人来说可能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
美国国会2025年5月通过的《芯片安全法案》及相关技术实施细则,对出口到中国的英伟达H20、AMD MI300X等高性能AI芯片,提出了强制技术管控要求,包括强制植入位置验证模块,以及动态权限控制与远程禁用系统。
有媒体援引技术专家的话称,英伟达的回应本身就在玩“文字游戏”。英伟达否认的是黑客能直接劫持芯片的权限漏洞,但始终回避固件层植入的“合法开关”。这些功能以“安全模块”为名存在,定期联网验证固件签名、接收服务器指令,关键时刻触发“变砖”操作。
事实上,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技术检测已经发现,英伟达H20的VBIOS(显卡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中存在未公开的8KB代码段,与美国国防部网络战司令部的指令格式高度匹配。
8月2日官媒评论文章《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已出台。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第21条、《数据安全法》第36条,要求英伟达提交H20芯片的全链路技术白皮书,包括VBIOS源代码、安全模块设计文档及定位算法逻辑。若无法自证无后门,将启动禁售程序。
而更重要的是加速推进国产替代,“三驾马车”已经上路。首先,硬件层构建起华为昇腾+海光DCU的“双保险”格局。华为昇腾910B实测性能已达英伟达A100的80%,且支持全栈自主生态,百度、科大讯飞等开始批量采购,2025年出货量预计翻倍至50万卡;海光信息的深算DCU在政务云、智算中心等场景渗透率超50%;寒武纪思元590、景嘉微JM9系列也在细分领域不断突破。
其次,在软件层,以开源生态打破“CUDA霸权”。CUDA是英伟达GPU的“灵魂”,通过并行计算模型和丰富生态,彻底释放GPU在科学计算与AI领域的潜力。华为昇思MindSpore、百度飞桨等生态近两年快速发展,在框架兼容性和工具链完善度上逐步追赶,目前已支持90%主流AI模型训练。
此外在政策层面,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国产替代的落地应用。多地政府推出算力补贴政策,如上海要求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占比不低于30%。财政部近期在《政府采购标准》中也明确要求,政务云优先采购自主可控算力设备。
当前,国产芯片在安全敏感领域已占据主导,英伟达则在高性能计算市场保持优势。虽然双方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国产芯片性能提升、生态完善,距离会越来越小。
笔者认为,无论是美国政府的各种限制,还是英伟达此次的“信任危机”,都是促进我国AI技术发展的动力。时至今日,种种实例足以让我们彻底放弃对美方的期待了,实现国产替代才是唯一解。
因为AI不仅是单一技术的突破,更触及国家安全与军工应用,是重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也是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既然如此,命运就不能掌握在他人之手,哪怕他看上去有多么恭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