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8月6日,广州市发改委(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广州市国资委联合主办的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暨供需对接会(市属国企首场专场)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顺利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广州首批60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搭建起场景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对接平台,鼓励人工智能相关科技企业揭榜认领。
首批市属国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发布
活动中,广州正式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聚焦市属国企在关键业务环节中的实际应用需求,系统梳理并推出60个具有代表性、实操性、可转化的重点场景。这批场景清单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覆盖面广,涉及15家市属国企,涵盖AI+制造、AI+交通、AI+城市治理、AI+能源环保、AI+旅游休闲等核心领域。如广州公交集团发布的六个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涵盖文旅客服、汽车维修、安全生产、医药物流、冷链管理及城市治理等领域,各场景融合多模态交互、智能调度与视觉识别等技术;广汽集团开放的应用场景包括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试验室运行监控、质量问题处理及智能研发设计等环节多个典型AI应用。
二是代表性强,聚焦国企核心业务流程与关键场景节点,具有行业通用性与示范推广价值。如岭南集团拟推出易游AI旅游智能应用平台,希望打造行程定制、销售问答、内容营销、签证办理、法务咨询、导游服务、智能客服、合同审核八大助手,用自然语言对话贯穿“游前-游中-游后”全旅程;广州水投集团拟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智慧排水管网、智慧水厂、智慧供水调度、智慧净水厂以及闸站协同智慧调度五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赋能传统水务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
三是需求清晰,所有场景均来自企业一线业务系统梳理,已明确目标场景和预期成效,为技术供给方提供精准切口。如广州发展集团旨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多场景中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新能源功率预测、城市燃气户内安检、智慧港口调度、储能系统智慧化运行等业务痛点和难题,为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广州工控集团旨在通过图像识别与建模算法,解析二维图纸、生成三维模型,从而激活历史资产,系统提升设计及变更响应效率。这些需求大多来源于企业长期运营中的瓶颈难点,场景描述具体、落点清晰,为技术企业高效匹配、精准服务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加快方案对接、项目转化和联合攻坚。
广州大模型备案总数达33款
此次活动是广州人工智能系列活动之一,瞄准“应用场景发布+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效率赋能实体经济。
广州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已初见成效。
一是产业要素“齐”。目前广州大模型备案总数达33款,其中19款为今年新增,覆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具备场景融合能力的模型;上线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覆盖37个高价值场景,建成能源、低空等五个行业数据空间,为“人工智能+”扩圈提效提供底层支撑。
二是产业生态“优”,全市有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超700亿元,汇聚30多名战略科学家、5万多名行业人才,在穗高校每年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约1.2万人。琶洲算法大赛累计吸引全球40余国上万支队伍参赛,推动60余家企业落地,正在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交会”,成为“以赛聚才、以赛促产”的标杆IP。
三是场景落地“快”。广州诞生并落地全球首个交通行业大模型、国内首个教研大模型等突出创新成果,同时涌现出一批重点行业应用的典型案例,如生命健康领域,中山眼科中心研发的眼科大模型ChatZOC,覆盖眼底病变诊断等12个场景,诊断准确率达97%;能源环保领域,南方电网发布了全国产化的L0、L1级电力大模型“大瓦特”,典型业务场景隐患识别率达95%。
市属国企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系统布局
广州市属国有企业立足实际需求,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业务场景应用和生态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产业深度融合、系统化落地演进。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数科集团牵头建设并运营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目前已统筹纳管社会面超过1.1万P的算力资源,广泛服务于城市治理、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全力推动数据规范治理,交易集团、水投集团等实现多单数据资产入表。交易集团推动组建运营省级的广州数据交易所,构建数字经济全要素体系。
在探索行业融合新路径方面,广汽集团将在年内推出全国首款具备量产能力的L3级自动驾驶车型;交易集团发布行业首个垂直领域智慧交易大模型“e招智胜”,实现从合同解读、招标匹配到投标辅助的全流程AI应用;岭南集团依托文旅资源部署智能导览和客流感知系统,全面提升游客服务体验。这些项目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为“人工智能+”规模化推广提供可复制路径。
在产业载体建设方面,数科集团、轻工集团联合投资80亿元建设的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正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产品转化、总部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AI高地。同时,围绕高校和科研机构周边,粤港智谷、粤港云谷等园区载体加快建设,依托湾区资源推动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加速集聚,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年内将集中发布100个“AI+”重点应用场景
广州将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统筹推进场景开放、空间承载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协同高效、要素集聚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产业发展动能。
一是推场景,打造供需“双向奔赴”的转化机制。年内广州将集中发布100个“AI+”重点应用场景,涵盖制造、医疗、交通、金融、教育等关键行业,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陆续举办“AI+行业”供需对接会,通过快速撮合促进签约,推进项目落地,让企业找得到场景、对得上需求、接得住订单,真正让AI技术从“试验室”走进“主战场”,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和可推广成果。
二是抓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典型工程。以“首场景、首应用”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市级重点项目储备,支持技术方与应用方联合开发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行业样板。
三是优服务,打造一站式平台。广州正在积极打造集“门户+模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底座。聚焦场景开放、案例展示、终端产品、智算调度、人才服务、政策助手等功能模块,为技术供给企业和场景企业提供“一键直达”服务入口。
展望未来,广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发布更多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持续释放人工智能场景资源潜力,积极举办面向各行业各领域的供需对接活动,形成优质示范项目和标杆应用,加快构建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