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浪潮集团人工智能工厂,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引擎”专场,邀请浪潮集团、中移齐鲁创新院、政和科技、国实科技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采用“发布+推介”的形式推介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培育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情况。
中新社记者:
山东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千行百业深度融合。请问郑晓莉女士,作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您认为中移齐鲁创新院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作用?
郑晓莉: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移齐鲁创新院依托中国移动在央企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扮演了“供给者”“汇聚者”和“运营者”的三大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供给者”:我们提供泛在普惠的智算资源,在山东省打造了“2+2+X”(2个训练中心,即青岛智算中心和济南天数智算中心;2个集中推理中心,即移动云小模型推理中心、青岛智算中心大模型推理中心;X个边缘智算节点)的智算资源布局,智算规模超1000P,依托梧桐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超2000PB,构建151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自主研发首个央企通过国家“双备案”的“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以及40余款行业大模型,为产业链夯实“算力底座”、“数据资源”和“模型供给”。
第二个角色是“汇聚者”:作为中国移动在全国设立的首批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我们始终将融入和服务山东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对大模型产创基地入驻客户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聚焦省内政务、工业、海洋、医疗等优势产业,与省内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汇聚生态合作伙伴优质能力68项,实现基础设施共通、核心能力共用、应用服务共创,加速原创性技术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产出,打造“观海”海洋科学智算平台、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枢等标杆案例26项,助力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
第三个角色是“运营者”:依托中国移动领先的算网新型基础设施、海量高质量数据资源及深厚的行业积累,中移齐鲁创新院已构建“网算数模台用安服”等全栈核心能力,打造数智生活、数智生产、数智治理三维AI赋能体系。中移齐鲁创新院将立足山东产业优势,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与开放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可复制的差异化发展范式,促进人工智能像通信服务一样普惠。
通过扮演好“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这三大角色,中移齐鲁创新院正着力构建“数智算”全要素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助力山东加快形成技术领先、应用丰富、生态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格局。
现场推介企业明星产品
郑晓莉: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的人工智能全要素区域研发机构,中移齐鲁创新院聚合资源优势、聚力自主研发、聚焦主业方向,依托全栈核心能力,构建了覆盖“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全栈式产品与服务体系。该体系犹如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央厨房”,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差异化场景需求,对各类AI能力进行灵活组合,快速“烹饪”出量身定制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
基于这套成熟的体系,我们已经打造出“1+6+N”(1套自建一体化大模型平台基座产品,打造 6 类AI+标品,形成面向N个行业的AI+行业应用方案)的AI产品和服务,其中“齐鲁智聚平台”作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底座型产品,通过了中国信通院首批低代码✕AI评估认证,内置低代码大模型训推和智能体开发环境,提供“部署-训练-推理-应用”的端到端大模型解决方案,围绕山东优势产业成功打造并落地了近百个行业大模型应用。例如海洋领域,聚焦渔业养殖和海洋科研,自研了“观海”海洋大模型;农业领域,联合北大农研院推出作物育种大模型;工业领域,聚焦安全生产监控、产品质量检测、产业链智能分析等场景,推出深度嵌入客户运营、生产流程的垂类智能体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齐鲁智聚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部署方案,既支持公有云与云端私有化部署模式,更针对数据安全等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创新推出了“齐鲁芯合智算一体机”。该产品集模型服务平台、高性能推理引擎、多场景应用和信创底座于一体,提供了私有化大模型部署方案,具备算力底座国产化、全栈模型随心用、AI应用按需选等特点,真正满足了客户私有化部署的全场景需求。
此外,依托“齐鲁智聚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大小模型协同”的独特优势,打造了轻量化、场景化的标准产品“齐鲁智慧云眼”。它深度融合了110多项AI算法与先进的视觉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实现海量画面实时上云、关键画面智能抓拍,AI算法毫秒级响应、异常事件主动告警,并与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高效联动。目前,该产品已深度赋能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商铺等30余种场景领域,服务全省客户超5200家,以智慧之眼,点亮千行百业的数智化新未来。
未来,中移齐鲁创新院将持续推动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全栈协同创新,不断丰富人工智能产品及场景应用,与您携手齐鲁,共启大模型普惠新程,点燃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火。
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郑晓莉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在中移齐鲁创新院参观采访。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