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团队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实地调研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团队陈进研究员一行到访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实地调研活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廖启炓研究员、许传俊研究员、刘海桑研究员、李影高级农艺师、何恩铭副研究员、汪文华副研究员等4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活动,双方就科普教育创新、植物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学术交流:分享实践成果,碰撞思想火花
在学术交流会上,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何恩铭副研究员以《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以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为例》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总结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在科普宣教体系构建、公众服务模式创新及科普资源开发中的实践成果,结合案例展示了我所通过多元化平台建设、特色活动策划及跨领域合作推动科学传播的探索路径。
图1 何恩铭博士做《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以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为例》专题报告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进研究员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六十年热带植物资源利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为题,回顾了该园在热带植物资源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中的六十年发展历程。他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炼了科研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策略,并针对资源开发中的挑战提出反思,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报告后,陈进研究员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互动答疑,现场讨论热烈。
图2 陈进研究员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六十年热带植物资源利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报告
图3 汪文华博士与版纳热带植物园来宾分享交流植物多样性保护经验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孟义川则从青年研究视角出发,分享了《中国大学生的博物爱好者身份对其生物多样性行动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揭示了博物教育对青年群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为科普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图4 博士研究生孟义川分享《中国大学生的博物爱好者身份对其生物多样性行动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成果
实地调研:深化合作,共探发展路径
会后,在廖启炓研究员、何恩铭副研究员、汪文华副研究员、施建羽高级农艺师、林建忠副研究员、钟赞华助理研究员、余雯助理研究员等人的陪同下,陈进研究员一行实地参观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化实验室、中试基地、东华园、1280园艺中心、芳香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及鱼菜共生园等科研与科普示范基地。参观过程中,双方就实验室建设、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及生态农业模式等议题与相关板块负责人展开交流,探讨未来合作方向。
图5 何恩铭博士介绍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概况
图6 何恩铭博士在中试基地、植化实验室讲解
图7 林建忠副研究员在1280园艺中心讲解
图8 施建羽高级农艺师在东华园讲解
专家背景:深耕生态与教育领域的领军者
陈进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首席科学家、动植物关系研究组组长,曾任该园主任(2005-2021)。其研究方向涵盖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及保护生物学,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曾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奖章”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生态保护与科学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
图9 双方人员合影
此次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为两地所园深化合作、共促科学普及与生态保护事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来源: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