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阿凡达》
这部影片以革新的3D视觉效果重新定义了影院的审美,潘多拉星球的隐秘丛林和漂浮山峦如同东方水墨画般洒脱。卡梅隆通过机甲与飞龙之间的激烈较量,揭示了文明的黑暗面,在殖民掠夺与自然信仰的碰撞中。尽管角色的善恶对立显得稍显薄弱,但万物互联的生命哲学与“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却产生了共鸣。当所有生物齐心协力抵抗强权时,银幕内外无不令人动容——特效犹如羽翼,真正的敬畏才是神性灵魂所在。
NO.5、《终结者2》
时隔八年,特效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第一部中机器人的正反扭转显得极具吸引力。施瓦辛格戴上墨镜的创意简直绝妙,以及对于液态机器人的处理,喷火器的使用正是应有之义。想象一下,这部电影已经是34年前的作品,液体机器人的战斗与修复场景简直流畅得令人惊叹。顺便提一句,今天过得非常充实,包括体检、观看《神奇四侠》、购买美味的面包和水果、午睡、大扫除、英语口语练习、见证第一届梦幻武神坛巅峰赛冠军及炉石2025青岛黄金联赛冠军,还有这部《终结者2》。
NO.4、《异形1》
对异形系列的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降智的部分。还好虽然现实中的科技尚不至于那个程度,但人类的智力与安全意识已明显提升。影片虽在恐怖片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号性的内容与可延伸讨论的议题,反而成为一大亮点。异形的形象设计和恐怖氛围的塑造我给满分中的满分,感谢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h.r.吉格尔这位天才。
NO.3、《黑客帝国1》
可能是因为这是第一部,我有很多地方没太看懂。矩阵究竟是什么?是社会结构吗?早在社会学和结构主义中早已讨论过了。观看时我一直祈祷女主角不要亲吻男主,结果还是搞了个爱情线,好吧。看完后面再考虑要不要加分,打斗特效确实很爽,但关于命运的探讨可以更深入一些。而我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承袭了灵肉二元对立的形而上传统,且极度偏向形而上。
NO.2、《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我特别喜欢r2和那个机器人,他们就像闺蜜,互动时嘴上虽有争执,心里却始终关心着对方。我超级喜欢这两个机器人,剧情也还不错。最初看到鲁克学习原力时,他急于去救朋友,我觉得他有些傻,连基本的都没掌握就跑去。但他表现出的正义感让我没想到那个反派竟然是他的父亲。
NO.1、《银翼杀手》
可以称之为该风格的开山之作,后来的许多影片中都能见到其影子。雨夜、迷失、电子环境,令人思索与女仿生人的追逐是否影响了后来如《重庆森林》的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宛如仿生人的命运一般:“两倍的机制强度,浓缩的生命长度。”它开创了许多,却依旧无法逃脱时代的局限;人物塑造和叙事模式依然略显刻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美式样板电影中最为璀璨的变体之一。
这六部科幻片的可看性最高,《阿凡达》在榜单底部,而首位却被严重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