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月,发生了一件比天气还“燃”的大事。
在北京国贸巨型LED大屏上,英伟达的CEO黄仁勋,穿着一身喜庆的唐装,用不太标准的中文,高喊着“中国是AI的未来!”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那款被美国解禁的、为中国“量身定制”的H20芯片,要来收割市场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出“融洽”的大戏在短短48小时内就出现了堪称史诗级的“剧情反转”,
黄仁勋的唐装视频还在网上传着,国家网信办就来约谈了,跟泼了盆凉水似的,
核心问题,直指要害:你们的芯片,是不是留了“后门”能搞远程控制?一时间风声鹤唳。而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上海。
一家原本准备豪掷3个亿,采购英伟达H20芯片的互联网大厂,在临近签约的最后一刻,连夜撕掉了合同!
第二天他们转头就敲定了国产寒武纪的芯片订单。这些大厂的工程师们,在关起门来算了一笔账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我们总以为,芯片的博弈,是算力、是技术、是那些我们看不懂的代码。但这一次,决定胜负的,竟然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电费单。
上海那家大厂的测试报告显示:用国产芯片跑同样一个AI任务,每度电能省下39%的电费!一年下来,光电费就能省出半栋办公楼的开销!
深圳有个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可精明了,他们不要采购2000块H20了,换成“30%外国芯片加70%华为芯片”的混合方案,结果电费在总成本里的占比,一下从吓人的63%降到51%!
美国人卖给你的H20,算力只有高端版的18%,价格却卖得死贵。而咱们自家的芯片,不仅性能上能“打平”在能效比这个最关键的“省钱”指标上更是把H20按在地上摩擦!
使用咱们国产芯片,就能完全避开那悬在头顶的“后门”风险!一边是又贵还耗电,搞不好还会被人“窃取核心技术”的“特供版”;另一边是既省钱又安全,性能也不差的“自家产品”,这道选择题,一般人肯定都会做出选择!
于是整个市场的风向,一夜之间,全变了。美国媒体还在那儿自欺欺人,说“中国正在疯狂抢购H20芯片”。
实际情况是,华为昇腾芯片的订单增长比原来的两倍还要多很多,生产排期都已经排到2026年!
华尔街的券商,前脚刚把英伟达的股价调高。后脚就被客户甩来的一份实测报告“打脸”。报告里的评价,简单粗暴:“这H20的能效比,跟老古董似的!”
现在国家让英伟达给出详细的安全资料,要是审核没通过,那之前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投进去的钱很有可能就白费了。
而英伟达那边呢?还在拼命追加H20的订单。这哪里是看好市场?这分明是看到势头不对,着急清仓甩卖啊!
还记得几年前,任正非那句云淡风轻的话吗?“用多个芯片叠加,效果跟先进的也差不多。”
那时候很多人觉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回头看,这简直就是那场“芯片对抗战”的转折点!
我们用“堆叠”换来了时间,用时间换来了技术。现在我们的技术,终于硬气起来了!
新建的数据中心,八成用的都是咱们自己的芯片;周鸿祎这样的大佬,公开喊话“不用国产,永远追不上”。
这场仗打到今天,我们才终于看明白一个道理:那些花里胡哨的发布会、那些穿着唐装的演讲,在绝对的实力和真金白银的“省钱账单”面前根本不顶事!
只要咱们自己造的芯片够硬,那些所谓的“卡脖子”,最终都会变成笑话。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