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有幸跟随本科生们到贵州参加为期两周的电气综合工程训练。这次实训之旅让我领悟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了真实的电力工作场景。
在实训中,我们分为四支队伍,分别前往贵州省内不同区域的供电局开展实训。我带着十余名本科生来到毕节市供电局,首站是市区的生产指挥中心和电力调度中心。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毕节电网的整体情况,接着便开始了具体的实训课程。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我们实训的第二站。威宁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县,供电局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电网的特点:供电半径长,电力需要远距离传输,这在冬季尤为困难,因为冬季是当地的用电高峰,作业人员的任务更加繁重。
实训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小组作业,工作人员提供了电网的现状图和未来规划图,要求我们找出不足并提出改善建议。本科生们初步提供了一个方案,供电局的师傅们则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启发我们思考线路架设和变电站增设的必要性。在不断调整方案后,我们每组形成了最终版本,作为实习总结。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跟随供电局工作人员参观了县里的线路,了解到许多之前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通常我们看到的电线架设在空中,但在铁路等特殊地段,电线则会被铺设在地下,这给日常运维带来了挑战。
在我之前的实习经历中,我主要了解了电网的顶层设计,但在威宁县的实训中,我看到了电网更细微的“毛细血管”。学校里的学习虽然让我掌握了电力系统规划和电网架构,但对于配电网的理解却显得不足。这次实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醒我需要经常深入一线,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
通过这次暑假的实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更加理解了电力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