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停吸纳太阳能量,鉴于能量守恒,能源稀缺究竟为何?(地球吸引物体,物体吸引地球吗)

地球不停吸纳太阳能量,鉴于能量守恒,能源稀缺究竟为何?(地球吸引物体,物体吸引地球吗)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不会无端创生或消逝,它仅会在形式间转换,或是于物体间转移,且在这转化与转移的进程里,能量总和恒定不变。

地球不停吸纳太阳能量,鉴于能量守恒,能源稀缺究竟为何?

地球确实始终如一地吸纳着太阳的能量。太阳每秒向宇宙空间辐射的能量约达3.8×10²⁶焦耳,其中约1.7×10¹⁷焦耳的能量会抵达地球大气层顶端,这等同于每秒向地球输送约40万亿度电的能量,远远超出人类当前每年的能源消耗总量。

然而,地球并非单纯的“能量储蓄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能量循环体系。

抵达地球的太阳能,约30%会被云层、大气分子以及地面反射回宇宙;约23%被大气层吸收,转化为热能以维持大气的运动;约47%被陆地与海洋吸纳,通过蒸发、传导等方式转化为地球表层的能量,最终这些能量会以红外线辐射的形式重新释放入宇宙,使得地球长期保持能量的收支平衡,地表温度也得以相对稳定。这种“吸收 - 转化 - 释放”的循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却也致使地球无法无休止地储存太阳能。

能量守恒定律着重于总量的恒定,却未提及能量“品质”的差异。能量品质指的是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能力,高品质能量(如化石能源、电能)能够高效地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形式,而低品质能量(如环境中的热能)则很难被有效利用。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能,大多以低品质热能的形态存在,这是能源稀缺的关键原因之一。

到达地球的太阳能,多数用于推动自然进程:海洋蒸发形成降水,带动水循环;加热大气造成气压差,产生风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进而储存为生物质能。但这些能量分散在广袤的空间中,能量密度极低。例如,晴朗之时地面太阳能的平均密度约为1000瓦/平方米,而煤炭的能量密度高达29.3兆焦/千克,相当于每平方米储存了约8000千瓦时的能量,二者的利用效率差距巨大。

此外,能量转化存在方向性。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若要实现反向转化,就必须消耗额外的能量。太阳能在转化为人类可利用能源的过程中,会历经多次转化损耗:光伏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 25%,风力发电机约为30% - 40%,生物质能的转化效率则更低。这些损耗使得最终能被人类利用的能量,仅占地球吸收太阳能的极小一部分。

能量守恒定律告知我们能量总量不变,但并非所有能量都具有同等价值。能量的可用性取决于其“熵值”,只有低熵能量才具备实际利用价值,高熵能量则难以有效转化为有用功。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低熵对应高度有序的能量状态,高熵则代表无序的能量分布。有用能量的本质是“不平衡的能量状态”:水坝上下游的水位差形成低熵势能,可驱动涡轮发电;汽油与氧气的化学能差异构成低熵状态,燃烧时释放动力;甚至一杯热水能融化冰块,也是因为存在温度差这种低熵形式。

反之,当能量达到平衡状态,其熵值最高,利用价值也就消失了。马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地面物体的静态势能、地球夜间向太空辐射的红外线,都是高熵能量的典型例子。它们并非没有能量,而是因处于均匀分布的无序状态,无法转化为有用功。

就如同我们永远不会看到温水自发地分离成热水和冰块,熵增的不可逆性决定了能量一旦从低熵变为高熵,其价值便永久丧失。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从低熵到高熵的转化是不可逆的,这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熵增定律。地球接收的太阳能在利用过程中,正遵循着这条定律不断“贬值”。

太阳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以可见光光子的形式存在,属于典型的低熵能量。但这些能量在地球上经过层层转化后,最终大多以高熵形式散失。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但其效率仅为1% - 5%;人类最先进的光伏技术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率刚超过50%,工业化应用的光伏电池效率通常仅20% - 25%。即便被利用的能量,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不断升熵:汽油燃烧驱动汽车前进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噪音,最终全部变为无法回收的高熵热能;电力在传输和使用中,约60%会以热能形式损耗。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地球每接收1个可见光光子,最终会向太空辐射约20个红外光子。虽然吸收与释放的能量总量平衡,但熵值却升高了20倍。这种熵增是所有能量利用的必然代价,也是地球虽接收巨量太阳能却仍面临能源稀缺的深层缘由,我们能够有效捕获和利用的低熵能量,仅占太阳能总量的极小比例。

地球的能量平衡与熵增过程,正遭受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球红外线辐射的散发,宛如给地球盖上了一层“保温毯”,延缓了高熵能量的排出。

正常情况下,地球吸收的低熵太阳能与释放的高熵红外线保持动态平衡。但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部分本应散发的高熵能量被反射回地表,导致地球表面能量累积、温度上升。这不仅是气候问题,从本质上讲,更是对地球能量 - 熵循环的破坏:高熵能量无法及时消散,扰乱了自然的熵增节奏,最终可能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失调。

这一现象深刻揭示了能量利用的矛盾:我们既需要不断将低熵能量转化为高熵能量以维系文明运转,又必须把控这个过程的节奏,避免打破地球的熵平衡机制。

从更为宏观的宇宙尺度来看,熵增定律决定了所有能量的最终归宿。宇宙的初始状态熵值极低,氢作为最低熵的能量形式,通过恒星核聚变不断产生高熵能量。太阳正是这一过程的产物,它消耗氢所产生的太阳能,是太阳系内低熵能量的唯一来源。

倘若宇宙中所有区域都达到与太阳相同的温度,地球会接收更多能量,但这些能量将处于完全平衡的高熵状态,毫无利用价值。这种“热寂”状态被视为宇宙的终极命运,当所有能量都转化为高熵形式,一切运动和变化都将终止,时间也将失去意义。

地球的幸运之处在于:我们处于太阳系的“熵梯度”之中,太阳的低熵能量持续输入,而宇宙空间作为“熵垃圾桶”不断接纳地球排出的高熵能量。人类文明的延续,本质上依赖于这种持续的熵差。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能源问题的核心并非能量总量不足,而是如何更高效地捕获低熵能量、延缓熵增速度,并在熵增定律的限制下构建可持续的能量利用体系。

从每秒相当于2091颗原子弹当量的太阳能输入,到最终以红外辐射形式消散的高熵能量,地球的能量循环生动诠释着熵增定律的普遍法则。人类的科技进步,本质上就是与熵增赛跑的过程,不断提高低熵能量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低熵能源形式,同时降低熵增过程对地球系统的冲击。在能量守恒的铁律之下,唯有尊重熵增规律、善用低熵能量,才能解开能源稀缺的困局,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未来。

特别声明:[地球不停吸纳太阳能量,鉴于能量守恒,能源稀缺究竟为何?(地球吸引物体,物体吸引地球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70岁正是拼搏时刻!《王牌对王牌9》两年后回归,沈腾、关晓彤同台亮相(人老也要拼搏的古诗句?)

从首日录制的路透照来看,新王牌家族欢乐的氛围溢于言表,杨迪舞姿翩翩、才艺横溢,轻松跳起舞来,唐国强、沙溢与杨迪更是背着印有自己形象的“吧唧”和“痛包”接连露脸,甘愿与粉丝主动互动,展现出亲和力十足的一面! …

70岁正是拼搏时刻!《王牌对王牌9》两年后回归,沈腾、关晓彤同台亮相(人老也要拼搏的古诗句?)

出道31年戏红人不红,演了96部戏也没红,如今52岁被孙俪带红(出道33年的明星)

他能够完美地融入各种角色中,演什么像什么,他尤其擅长刻画小人物,能把每个小角色都演绎得活灵活现,让人过目不忘。 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也有人说他是“被孙俪带红”,但无论如何52岁这年,他终于火了,被更多人…

出道31年戏红人不红,演了96部戏也没红,如今52岁被孙俪带红(出道33年的明星)

企业物联网卡续费:避开月底高峰的 3 个关键认知(公司物联网卡)

某连锁酒店的智能门锁系统混用了月包和季包卡,运维团队统一按 25 号前续费,导致季包卡提前充值却因系统冲突,出现 3天无法联网的情况,后来按套餐类型分开管理才解决。 四、续费管理的最佳实践1、与可以提前提醒…

企业物联网卡续费:避开月底高峰的 3 个关键认知(公司物联网卡)

广东移动携手华为联合推动5G-A与AI技术跨界创新(广东移动 知乎)

从龙舟竞渡的协作精神,到全球通手机的技术突破,广东“务实争先”的基因在此次发布中得到持续传承,其背后包含的全球通尊享权益包的推出,不仅是一次产品创新,更标志着移动AI 时代服务范式的重构——以技术硬核为骨,…

广东移动携手华为联合推动5G-A与AI技术跨界创新(广东移动 知乎)

65088S-200K-1000美国Sensortronics称重传感器

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

65088S-200K-1000美国Sensortronics称重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