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济南造”大国重器到“世界级”算力高地,从“数字黄河”生态治理到“二安文化”创新传承,当下,济南正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深度解码济南的“发展密码”,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央媒看济南”专栏,从国家级媒体的视角,观察济南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众多领域的跃动足迹。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在即,各地的机器人选手已经蓄势待发,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
100米障碍赛挑战多
机器人完赛有“窍门”
在竞技赛项目中,100米障碍赛非常有特点,为机器人设置了不少路障,考验它们的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赛队如何破解比赛难点?又有哪些完赛的“窍门”呢?我们跟随记者来到山东的一家机器人研发企业去看看。
记者抵达这家企业的时候,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对参赛机器人进行赛前测试。它的身高虽然只有1.38米,行走在障碍场地反而拥有一定的优势。
总台记者 魏雨彤:来自山东优宝特E1机器人将要参加的是100米障碍赛,这里是专门为它搭建的模拟训练场,其中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就是跨越15度交叉斜坡。首先要保障它在上下斜坡过程中,身体自适应斜坡的角度,保证身体直立,同时最难的一点是完成两个交叉斜坡之间跨越的那一步。
全身22个高自由度仿生关节设计,配备高功率密度一体化关节电机,让它不仅可以完成行走、奔跑等常规动作,还在爬坡、攀登楼梯等较高难度的动作上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比赛要求:100米障碍赛场地长100米、宽3米,在跑道中设置砾石路、直线台阶、独木桥等10个连续障碍任务,这些对机器人来讲,都是全新的考验。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 齐加恩:我来带您感受一下交叉斜坡这个障碍的一个难点,我们需要机器人在通过这个交叉斜坡障碍的时候,双脚同时向内倾斜15度,需要脚踝跟膝盖同时发力来维持它这个机器人的稳定,并且维持它重心的动态平衡,然后它需要完成这个跨越、转身、下坡这一系列的动作与流程。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刘工:人形机器人的运动会,大家去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然后能够学习彼此的长处,对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一个助力。
4×100米接力考验协作
机器人如何完成“交接棒”?
除了100米障碍,还设置了4×100米的接力比赛。机器人参加接力赛,它们将如何完成交接棒呢?交接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剐蹭绊倒的情况?工作人员又为它们量身定制了哪些比赛策略?
接力比赛的训练和测试,这家赛队选择了公司所在的产业园区户外场地,依托原有的橡胶跑道,模拟更加真实的比赛场景。
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接力赛中,100米的短跑对于这些机器人来说已经不在话下了,而眼下他们则把训练重心放到了两个机器人的“接力”过程中。
这款机器人将要参加的是4×100米接力赛的项目,正在进行测试训练。可以看到它步态轻盈、灵活稳健,那机器人接力赛是不需要接力棒的,它是如何完成接力的呢?
4×100米接力比赛场地为环形跑道,共有9条,每条跑道宽度为1.22m。第2、4、6、8条跑道为比赛跑道,第1、3、5、7、9条跑道为缓冲区。接力区为比赛跑道及其外侧缓冲区组成的区域,长度为30m,宽度为2.44m。据介绍,前后两棒的机器人完成侧方身体重合即为完成交接。
总台记者 魏雨彤:两个机器人需要在1.22米宽的跑道内完成肩并肩地交接,那对于机器人来说,绊倒、剐蹭都是时常发生的,那它们是怎样克服的呢?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 卢娜: 对于速度比较快的情况而言,主要考验我们两个操作人员之间的默契,还有它的操控精度,哪怕是往前多推0.5毫米,或者是少推0.5毫米,就会对比赛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我们遥控人员来说,它一个是手要稳,然后和我们机器人配合的时间要比较长,他比较熟悉机器人的每种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正加班加点对准备参赛的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收集数据,调整测试。目前,团队已经积累了数百万条数据,让机器人们尽可能达到最优状态,力争接力时在距离更近的状态下不发生磕碰绊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