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形机器人产业火得一塌糊涂。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要举办,行业订单一个接一个。Wind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7月11日以来累计上涨14.95%。表面上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是,身边有很多朋友,早就看好人形机器人,但就是看着它涨,错过一把行情。原因就是纠结、患得患失。当然,这也是当前市场常见现象,因为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获取的信息越多,反而越容易陷入焦虑。持仓大涨时纠结要不要卖出,持仓不涨时犹豫要不要换仓,赚钱了担心回吐利润,亏钱了害怕继续下跌。这种周而复始的焦虑感,让很多投资者成为了市场的"韭菜"。
一、机构资金的"时间换空间"策略
为什么现在的行情总是上涨时间短、调整时间长?这其实是机构资金的一种高明策略——用"时间换空间"。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机构既不想踏空,又不愿贸然推高股价成为众矢之的。
以某只股票为例,从2024年9月开始,真正上涨的就几天,其余40多个交易日都在震荡。机构表现得极有耐心,但散户早就按捺不住了。这种行情下,光看走势根本没用,关键要看交易行为。
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看到,虽然股价震荡,但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库存"数据显示大资金一直在积极参与。这才是真相!可惜90%的散户还在被走势图耍得团团转。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二、机构存在的陷阱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机构资金就是安全的,这想法太天真了。现在80%的股票都有机构身影,关键要看他们是否在积极交易。以茅台为例,2024年二季度"国家队"增持市值达270亿,但股价却跌了。为什么?
看周线数据就明白了:2024年5月17日后,"机构库存"数据消失,说明大资金不再积极参与交易。这种情况下,再大的利好也撑不住股价。
三、量化数据才是王道
回到人形机器人这个热点。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24亿美元,中国2024年约27.6亿元。面对这样的机会,散户要怎么把握?我的经验是:少看消息,多看数据。机构在震荡中测试标的,进可收集筹码,退可及时止损。作为散户,我们要做的不是猜测涨跌,而是通过量化工具看清大资金的真实动向。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市场里,真正的优势不在于知道多少消息,而在于能否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那些看似利好的行业新闻背后,往往藏着机构精心设计的棋局。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