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手机圈卷得飞起的年代,“轻薄”这两个字几乎成了旗舰机的集体追求。不拼芯片拼影像,不拼影像就拼折叠,而在折叠屏里,如果你又薄又轻,那你基本就赢了一半。于是,2025年7月,三星带着它的Galaxy Z Fold7来了,带着一副“我很轻、我很薄、我很贵”的姿态站在舞台中央,仿佛在说:我就是那个折叠屏届的iPhone Ultra。
那它真的这么神吗?不妨我们慢慢说。
如果你有用过第一代Galaxy Fold,你一定记得它展开时像一本微胖的小册子,合上后像块砖头。但到了今天,Fold7把这“砖头感”几乎彻底抹平了。折叠态仅8.9mm厚、215克重,要知道这比一些直板旗舰还要轻薄。展开后更夸张,只有4.2mm,简直是把手机折成了一张薄饼。
轻薄的背后,是三星用了钛合金支撑板+装甲铝边框的组合拳,既扛摔又减重,铰链设计也重新精简,更耐用,也更美观。虽然它没有像某些国产折叠一样吹“无缝合”,但在开合顺滑度和折痕控制上,Fold7绝对是三星有史以来最优雅的一代。
折叠屏最大的意义,不就是大吗?
Galaxy Z Fold7的外屏是6.5英寸,采用了更合理的21:9比例,终于不像前几代那样“细长脸”了,单手操作也更顺手。而展开后的内屏,达到了8英寸,接近小平板的尺寸,追剧、浏览、甚至PPT处理都很舒服。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屏幕都支持120Hz高刷,内屏更是高达2600尼特峰值亮度,阳光下依然清晰可见。加上Galaxy AI的分屏多任务和悬浮窗口功能,Fold7真的可以让你做到一边视频会议,一边记笔记,还能偷偷刷个微博。
可以说,这不是手机屏,这是一个可以装进裤兜的多任务工作台。
性能这块,三星终于不再做“全球首发骁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而是选择与高通深度合作,搭载了定制版骁龙8至尊版,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性能和功耗控制均属旗舰水准。
拍照这块,三星依然不愿意被国产机拉开差距。Fold7主摄采用了2亿像素三星自研S5KHP2传感器,说实话,这玩意不光是参数漂亮,实拍表现也很能打。
在光线充足时,照片细节保留极好,解析力甚至可以和高端微单叫板;夜景模式下,算法会智能降噪和补光,拍出来的图不浮、不糊,清晰自然;而在人物拍摄方面,前置双镜头的人像虚化也做得比以往精准不少。
当然了,Fold7也支持8K视频录制,但更重要的是它的“AI摄影优化”功能,能智能识别场景做微调,对普通用户来说,这种“拿起即拍”的体验比光堆硬件参数更有价值。
说到这,必须泼一盆冷水。
Fold7的4400mAh电池确实不算大,在日常使用中中度续航还能应付一天,但重度用户可能下午三四点就要开始找充电器了。而且它的25W快充,和国产一众动辄80W、100W的“电弧神剑”相比,确实显得有点慢。三星也不是不知道,但谁让它非得追求轻薄,空间就那么点,你想要全都要,确实有点为难它了。
Fold7虽然整体体验优秀,但也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它的防护等级是IP48,这意味着它可以有效防水,但细灰尘环境下就别冒险了。折叠屏本身结构复杂,长时间使用后是否会出现折痕或机械故障,目前还需要时间检验。
其次,取消了S Pen支持,对那些爱用手写笔记或画图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再加上那颗略显突兀的摄像头模组,放在桌面上会晃动,影响使用手感。
最后,当然是价格,国行起售价13999元,虽然预售期间送512GB的升级,但这价格确实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总结
Galaxy Z Fold7,是一台“有点贵,但很能打”的机器。
它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手机,而是为那一小部分既看重便携,又要生产力,还愿意为设计与体验买单的用户设计的。它不是大众情人,而是折叠屏领域的一位贵族,优雅、自信、贵气十足。
如果你是一个科技爱好者,或者是个经常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又或者你就是喜欢别人看你掏出手机时的惊叹,那Galaxy Z Fold7,值得拥有,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