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此次《意见》则以“深入实施”为关键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化,更体现了政策力度的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三大运营商早已敏锐地捕捉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纷纷投身AI领域,踏上向科技企业转型的新征程,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移动推出了“九天”人工智能基座,中国电信发布了星辰大模型系列,中国联通构建了元景“1+1+M”大模型体系。这些大模型广泛应用于客服、政务、工业、文旅、智慧医疗、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利用运营商在网络数据和用户基数方面的优势,推动了垂直行业的数智化发展。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三大运营商迅速响应,纷纷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并通过各自的平台和资源,实现了DeepSeek在多场景、多产品中的广泛应用。
在不久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三大运营商更是集中发布了各自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中国电信的主要成果落子于一体化智能云服务体系,力图实现模型、智能体、终端、安全等能力服务化(XaaS),比如智传网、AaaS体系、TaaS体系等,聚合了网络、软件、硬件、平台等能力,云化智能体服务;“见微”安全大模型将安全能力服务化,形成安全即服务;算网一体服务、“工业+AI”智算一体化服务平台等则为XaaS提供数智底座支撑。中国电信加码XaaS意在围绕智能云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联通发布的相关成果主要聚焦于工业领域,且深度绑定上海市相关行业、企业。这些成果覆盖了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环节——云智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体,并以服务平台对外赋能。这一系列新成果既凸显了中国联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主要业务布局点,也发挥了其聚合产业链资源的能力。中国联通正以“AI+制造”为重点构建和完善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能力体系。
相比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成果更加丰富,场景覆盖更加广泛。在产品应用开发方面,量子人工智能平台、服务引擎MoMA、“九天”基础大模型3.0、灵犀智能体2.0构成了模型训练、智能体开发和落地的AI应用开发闭环。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焕新社区和“移动智企”品牌分别连接开发者和中小企业,生成了从产品开发到场景落地的AI应用商业闭环。两个闭环呈现了中国移动AI变现的商业逻辑,即以较低门槛,引导企业使用平台工具,训练模型、生成智能体,并参与开源开放,实现商业化,加速AI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