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金属电极接触头皮的微凉触感,戴上设备的一瞬间,脑电曲线随即出现波动……在零唯一思的实验室里,记者正在亲身体验使用脑机接口进行情绪健康评估。“请根据你看到的图像或视频,选择你最真实的感受。”耳机中传来机械女声,随着选择键的按下,此刻脑电信号也被机器真实地记录着……
为情绪做 “ X ”光
10分钟后,测试完成,一份情感障碍症状评估报告自动生成,报告上清晰标注出各项症状的量化参数:心境低落42.56、精力降低43.21、忧虑41.38,均小于参考区间,而在紧张一栏,53.19的数字旁标明了一个向上的红色箭头。“您的抑郁症、焦虑症指数均显示无风险,系统提示可能存在紧张。”测试人员向记者说明。
当传统的抑郁症评估还在依赖量表和医生经验时,这台情绪“X”光机正试图用科技为人类情绪“拍片子、开处方”。
“抑郁症这类精神疾病,不像肿瘤有影像可见的生物标记物,也不像高血压能通过仪器直观测量。”在吕宝粮看来,精神疾病诊断最大的困境在于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形成大规模筛查,如果受测者存在理解不足或刻意隐瞒,都可能导致误判。
测抑郁像测血压一样方便
据了解,该系统已作为研究设备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瑞金医院等机构投入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自动化辅助诊断。“它的准确性已超过85%,随着最新的脑电大模型接入系统,未来准确率将提升到95%。”
让机器懂人心、知人意
吕宝粮本科攻读化工自动化仪表,硕博阶段转向计算机深造,在日本工作期间对脑机接口有了深入了解, 很难想象,这位中国情感脑机接口拓荒者竟是 “半路改行”。
“这是一个边研究边拓展的过程,”吕宝粮坦言,“对一个领域的理解越深,你就能看到越多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上海交大脑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在瑞金医院合作期间,他目睹脑深部电刺激(DBS)让一位45岁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重获新生,这个成功案例深深触动了他,也让他意识到脑机接口在抑郁症领域大有可为。
如今,随着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落地闵行,其创新力量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希望依托脑机接口集聚区的医疗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速我们的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规模化落地,在未来3-5年内,构建覆盖从严肃医疗到广泛筛查市场的完整应用生态。”吕宝粮说。
记者:宿铭珊 沈钇君(实习)
初审:黄圣源(实习)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