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 是全球范围内衡量学科研究绩效和学术影响力的权威评价体系之一,基于科睿唯安(Clarivat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发表和引用数据,对近10到11年间的科研产出进行统计分析。被广泛用于评估大学、研究机构乃至国家/地区在特定学科上的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高校学科建设成效和学术声誉的重要参考标尺。
在今年3月,科睿唯安公布的ESI统计数据中,在化学学科领域评价中,南开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这意味着南开大学在化学学科领域研究水平达到世界顶尖层次,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这一指标背后,是对学科原创性、学术贡献力及国际认可度的严苛筛选。南开大学化学学科以卓然之姿屹立于这一巅峰行列,其荣光背后,是一段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的百年奋进史,更是一个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化学教育与科研重镇。
南开化学的根基,深植于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的理科化学门。1921年化学系正式成立,在邱宗岳、杨石先等先贤筚路蓝缕的开创下,于战火纷飞中坚守学术火种,在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里砥砺前行。厚重的历史沉淀于当下,成就了化学学院坚实而前沿的学科体系。学院构建了以两个一级学科(化学、植物保护)为支柱的格局,其下覆盖化学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及农药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科教育精准对接时代需求与国家战略,开设化学、应用化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贯通式培养体系,为学子铺设了坚实的学术进阶之路。
一流的师资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最核心的竞争力。这里汇聚了以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引领的学术大家,与数十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及70余位极具潜力的“四青”青年才俊共同构成了学院的学术脊梁。在224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学者占比显著,更有超过半数的教授承担着博士生导师的重任。这意味着,踏入南开化学的学子们便拥有了与大师并肩、在前沿领域深度思考的珍贵机遇。学院不仅拥有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卓越教学团队,更打造了涵盖国家级精品课程与一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库,致力于为学生奠定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学院以“公能”校训为魂,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学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在Science、Nature等顶刊发表论文8篇,斩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技大奖,教师荣获未来科学大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崇高荣誉,为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南开化学的征程从未止步。自2025年迎来学科创建百年华诞,已正式开启奋进世界一流的新篇章。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重大突破,尤其是ESI排名跃升至全
球前万分之一的卓越成就,不仅标志着南开化学已跻身世界化学学科版图的最核心,更是一份面向未来优秀学子的庄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