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PTM文章主要介绍了谷胱甘肽化(S-Glutathionylation)的发生机制和相关酶家族,本期内容我们重点整理了S-Glutathionylation的生物学意义与功能以及目前常见的研究策略和相关技术,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S-Glutathionylation的生物学意义及功能
S-Glutathionylation在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多重调控功能,其生物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氧化保护作用[1]
谷胱甘肽化是细胞应对氧化应激的核心防御机制之一。当蛋白质暴露于高浓度ROS时,其关键半胱氨酸残基容易发生不可逆的过度氧化(如磺酸化,-SO3H),导致蛋白质功能永久性丧失。S-Glutathionylation通过形成混合二硫键,“屏蔽”这些敏感的巯基,防止不可逆氧化损伤。一旦氧化应激缓解,在Grx的催化下,这些蛋白质可迅速恢复活性状态。这种保护机制对长半衰期蛋白质尤为重要,如结构蛋白和代谢关键酶,确保它们在短暂氧化应激后功能可逆恢复。
2、信号转导调控作用
S-Glutathionylation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活性,在细胞信号网络中扮演氧化还原开关的角色:
炎症信号调控[2]:S-Glutathionylation通过调节IκB激酶(IKK)和核因子κB(NF-κB)等关键蛋白,调控炎症信号通路。修饰后的NF-κB活性受到抑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氧化应激条件下调节炎症反应;
转录因子活性调节[3]:多种转录因子(如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的DNA结合活性受其氧化还原状态影响。谷胱甘肽化可通过改变转录因子的构象,影响其与DNA的结合能力;
激酶/磷酸酶平衡[4]:多种蛋白激酶(如PKC、PKA)和磷酸酶(如PTEN)的活性受S-Glutathionylation调节,影响磷酸化信号网络的整体活性。
3、代谢与细胞功能调节
S-Glutathionylation广泛参与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
能量代谢调控[5]:在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II、III中的多个亚基可发生S-Glutathionylation,抑制电子传递效率,减少ATP产生。这种调节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尤为明显,可防止ROS的过度产生。
钙稳态维持[2]:肌浆网/内质网钙ATP酶(SERCA)泵的活性受S-Glutathionylation调节,影响细胞内钙平衡,进而调控肌肉收缩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二、S-Glutathionylation的研究思路
S-Glutathionylation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当前S-Glutathionylation的主流研究思路包括:
1、机制驱动的研究
酶催化机制研究:深入探究Grx、GST等酶催化谷胱甘肽化/去谷胱甘肽化的分子机制;
结构-功能关系研究:解析S-Glutathionylation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动态修饰网络研究:探索谷胱甘肽化与其他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的crosstalk。
2、疾病导向的研究
Glutathionylation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为疾病机制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以疾病为导向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疾病生物标志物发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特异的S-Glutathionylation谱。以及对病理机制解析:阐明谷胱甘肽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如在急性肺损伤(ALI)中,高氧暴露导致新生小鼠肺部蛋白质的S-Glutathionylation水平显著变化;在代谢性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中,氧化应激导致肝脏GSH耗竭,线粒体蛋白质(如电子传递链复合物)谷胱甘肽化水平升高,抑制ATP合成并增加ROS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同时,S-Glutathionylation通过调节NF-κB等关键信号分子影响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促进疾病向脂肪性肝炎(MASH)发展;在心血管疾病中,再灌注过程中ROS爆发导致心肌细胞蛋白质广泛谷胱甘肽化,包括肌节蛋白(如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和代谢酶(如GAPDH、丙酮酸激酶),抑制心肌收缩和能量供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S-Glutathionylation水平升高,影响tau蛋白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加工相关酶的活性,促进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形成;在癌症中,S-Glutathionylation则表现出双重作用:某些肿瘤抑制蛋白(如PTEN)的谷胱甘肽化可增强其活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而癌基因产物(如Ras)的谷胱甘肽化可增强其GTP酶活性,促进增殖信号传导,此外,S-Glutathionylation可影响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耐药性发展。
3、技术驱动的研究
检测方法创新[5]: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S-Glutathionylation检测技术,如“可点击谷胱甘肽(clickable glutathione)”探针结合LC-MS/MS技术实现位点特异性鉴定;
工程酶开发[6]: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谷胱甘肽相关酶,如开发热稳定性提升的谷胱甘肽合成酶突变体St-GshF(S27Q/G510P),其酶活为野生型的1.75倍,显著提高谷胱甘肽产量;
组学整合分析:整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系统解析S-Glutathionylation在细胞信号网络中的地位。
四、S-Glutathionylation的研究技术
目前S-Glutathionylation的研究技术主要集中在预测、检测、分析和干预几个层面:
1、生信分析工具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可用于研究蛋白质S-Glutathionylation:
预测工具与数据库
UniProt(https://www.uniprot.org/):整合了实验验证的谷胱甘肽化位点信息例如,人源HSP70(HSPA1A)的Cys603和Cys574位点被标注为谷胱甘肽化位点;
CysDB(https://cysmoddb.bioinfogo.org/index/):专门收集蛋白质半胱氨酸修饰信息的数据库,包括谷胱甘肽化位点的结构、功能和进化信息;
STRING(https://cn.string-db.org/):用于蛋白质互用分析的高效利器与经典数据库。
可用于构建谷胱甘肽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
组学数据资源
ProteomeXchange(https://www.ebi.ac.uk/pride/):存储大量蛋白质组学原始数据,包括S-Glutathionylation组数据集。
BioGRID(https://thebiogrid.org/):收录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可用于分析谷胱甘肽化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
结构分析工具
SWISS-MODE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用于同源建模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可模拟S-Glutathionylation后的构象变化。
PyMOL:可视化软件,用于分析谷胱甘肽化位点在蛋白质结构中的位置及其潜在功能影响。
2、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
化学探针标记技术[5]:利用“可点击谷胱甘肽”(如叠氮标记的GSH类似物)处理细胞,通过点击化学反应连接生物素标签,富集谷胱甘肽化肽段进行质谱分析。
生物素化GSH替代法[3]:将细胞膜通透性的生物素化GSH类似物导入活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发生S-Glutathionylation,通过链霉亲和素富集修饰肽段进行质谱分析。
3、化学生物学探针
GSSG-Biotin探针:设计含生物素标签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类似物,用于体外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特异性底物识别;
荧光报告系统[7]:山东大学团队构建荧光蛋白报告系统,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变化间接监测细胞内MarR蛋白的谷胱甘肽化状态;
4、酶学与抗体检测
谷氧还蛋白(Glrx)依赖性还原法:利用Grx催化去谷胱甘肽化的特性,配合NADPH消耗监测,定量测定样品中谷胱甘肽化水平。
抗S-Glutathionylation抗体:商品化的抗-GSH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
5、计算模拟技术
分子动力学模拟:山东大学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MarR蛋白谷胱甘肽化后DNA结合域构象变化机制,阐明其与DNA结合亲和力下降的结构基础。
修饰位点预测算法:结合机器学习和结构生物学特征开发预测模型,如基于序列保守性、表面可及性和局部亲疏水性等特征预测潜在修饰位点。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突变潜在结合位点模拟修饰或去修饰状态,研究S-Glutathionylation对底物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潜在的修饰位点半胱氨酸残基(C)突变为丙氨酸(A)可以模拟去修饰状态[4, 8],关于可模拟修饰化状态的突变型暂未找到相关文献可以参考。
S-Glutathionylation作为一种进化保守的氧化还原调控机制,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着多重作用。从抗氧化防御到信号转导,从代谢调节到蛋白质质量控制,这一可逆修饰构成了细胞应对氧化应激的核心网络。随着质谱技术的革新和化学生物学工具的进步,S-Glutathionylation研究已从单一蛋白分析扩展到系统水平研究,揭示了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也将为开发更有效的诊断工具和治疗药物提供有力支持,最终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突破。
汉恒生物可定制S-Glutathionylation相关酶类及底物蛋白的相关表达/突变载体,包括慢病毒(Lentivirus, LV)、腺病毒(Adenovirus, AD)、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 AAV)以及质粒等,如有需求,欢迎随时咨询。
参考文献:
[1] 苏久厂,聂阳,李龙娜,等.S-谷胱甘肽化修饰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46(01):32-42.
[2] Jiang Z, Chen L, Dou X. Glutathionylation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Biochimie. 2025 Jul;234:10-19.
[3] Guo Y, Liu Y, Zhao S, Xu W, Li Y, Zhao P, Wang D, Cheng H, Ke Y, Zhang X.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FABP5 S-glutathionylation protects against acute lung injury by 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in macrophages. Nat Commun. 2025 Dec 7;12(1):7094.
[4] Fei, Junjie, et al. Energy stress-induced PKCζ S-glutathionylation is essential for LKB1 cytoplasmic translocation and AMPK activation. Life Metabolism (2025): loaf027.
[5] VanHecke GC, Abeywardana MY, Ahn YH. Proteomic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Glutathionylation in Cardiomyocytes. J Proteome Res. 2019 Apr 5;18(4):1806-1818.
[6] 宋世萍,汤晓玲,郑仁朝.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分子改造及应用[J].化工学报,2024,75(S1):251-258.
[7] Wang T, Liu H, Liu H, Xia Y, Xun L. Oxidants induce Escherichia coli MarR glutathiony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glutathione. Redox Biol. 2025 Jun;83:103629.
[8] Li Y, Wang Y, He YQ, Ye TT, Huang X, Wu H, Ma TX, Pritchard HW, Wang XF, Xue H. Glutathionylation of a glycolytic enzyme promotes cell death and vigor loss during aging of elm seeds. Plant Physiol. 2024 Jul 31;195(4):2596-2616.
[9] Li X, Zhang T, Day NJ, Feng S, Gaffrey MJ, Qian WJ. Defining the S-Glutathionylation Proteome by Biochemical and Mass Spectrometric Approaches. Antioxidants (Basel). 2022 Nov 17;11(11):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