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作为现代建筑的“透明铠甲”,其核心秘密在于两片玻璃间那层神秘的中空层。在这层神秘的中空密封系统中,有道至关重要的防线——二道密封双组份硅酮密封胶,它一旦固化不良,守护神失效,中空玻璃的性能便会迅速崩塌:结露、进水、失效,后果严重!
双组份硅酮胶,是由A组分(基础聚合物+填料)和B组分(交联剂+催化剂)组成,使用时按精确比例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基础聚合物中的活性基团与交联剂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即固化成弹性体。赋予其卓越的粘结力、弹性、耐候性及低水汽透过率。看似简单,其实硅酮胶整个施工过程极其精密,极易踩入以下固化不良的陷阱:
陷阱一:混合比例严重偏离
原理:硅酮胶的固化需要基料与催化剂按照特定比例调配,才能形成最好的固化反应,例如颜色乌亮,弹性充足,并且能够在设计时间内完成固化,比例错误(A多B少或反之)意味着部分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后果:过量一方无法完全反应,导致固化网络不完整,胶体发软、发粘、强度极低、内聚破坏。
关键点:用胶混合时,应严格遵循厂家配比,机器打胶必须使用经过精确计量校准的专业双组份打胶设备,手工打胶则需充分混合均匀后打胶。
陷阱二:A组分储存不当或过期
原理:A组分的储存同样重要,因其含有的基础聚合物对空气中的水分敏感。储存容器密封不严或过期后,聚合物可能发生预反应或交联剂水解消耗。
后果:有效反应物不足,混合后即使B组分比例正确,也无法完成充分交联,固化缓慢且不完全,性能严重下降。
关键点:严格密封储存A组分,阴凉干燥处存放,并在保质期内使用。
陷阱三:环境温湿度失控
原理: 施工环境内,温度过低(<10°C)会大幅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和催化剂活性,使反应极其缓慢甚至停滞。温度过高(>40°C)则可能加速副反应或导致表干过快影响深部固化。湿度过高可能干扰缩合反应。
后果:低温下固化时间过长甚至不固化;高温下可能外干里不干或产生气泡。
关键点:保证施工和养护环境在10°C-40°C,相对湿度适宜,避免极端条件下施工。
陷阱四:混合不均或施工拖延
原理:硅酮胶施工前的混合工作是固化与性能表现的关键。混合不匀意味着局部区域反应物比例错误,导致花胶、固化不均匀等问题。混合后的胶料具有适用期,超过此时间胶体形成表干,会出现颗粒与结皮现象,难以施工且影响与基材的粘结。
后果:局部固化不良、粘结失败、外观缺陷。拖延施工导致粘结力下降甚至脱粘。
关键点: 混胶前检查静态混合器,混胶后检查是否充分混合,打胶初始的“废胶”必须舍弃。混合后立即施工,在规定适用期内完成二道密封。
陷阱五:固化时间不足即搬运或安装
原理:硅酮胶的固化机制未由表及里,混合打胶后,胶体需经历表干和深层固化到完全固化的过程。若未达到厂商提供的完全固化时间,即使表面触感干爽且有了一定弹性,此时深层反应仍在继续,强度未达设计值。
后果:过早受力,如搬运、安装、承受风荷载,会导致胶缝变形、粘结界面破坏或内聚破坏,形成永久性隐患。
关键点: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固化时间表,且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延长,确保达到足够固化时间,通常24-72小时以上,再进行后续操作。
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固化,是保障中空玻璃长效密封的核心环节。任何一个陷阱:配比不准、原料失效、环境失控、混合施工不当或养护不足,都可能让看似完美的中空玻璃在短期内“崩溃”。选择优质胶、专业设备、规范施工、严格控制环境与流程,避开这五大固化陷阱,才能筑牢中空玻璃的密封屏障,让中空玻璃的性能与寿命都能有更好的表现!更多中空玻璃材料知识,欢迎关注欧亚德新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数据以及承载各项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实际公示为准。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与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