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基建的赛道上,液冷技术正成为决定充电效率的关键变量。近日,许继电气的一项测试引发行业震动——采用统一浸没式冷却液的充电桩,不仅充电峰值功率大幅提升,温控稳定性更是直接超越欧盟标准。这一细节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又一次精准卡位。
“预计到2030年,中国充电桩冷却液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总量将飙升至20万吨。”统一石化技术负责人高雷透露。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随着800V高压快充、超充桩的普及,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功率充电的散热需求,液冷方案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液冷技术的推广并非易事,材料兼容性、环保合规性、成本控制三大壁垒横亘在前。统一智冷系列之所以能在测试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在这三方面实现了关键突破:
材料兼容性:通过2000小时铜铝腐蚀测试,确保长期使用不损伤设备;
可降解性:符合欧盟REACH法规,满足全球最严苛的环保要求;
成本优化:比进口同类产品低25%~30%,打破外资品牌的价格垄断。
在新能源行业,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传统领域。凭借“预研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的前瞻性产品策略,其液冷技术得以在超充桩、储能温控等新兴领域快速卡位,抢占市场先机。这套滚动式的研发与布局机制,既确保了技术储备的深度,又能敏锐捕捉场景需求的变化,使液冷产品在能源变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先发优势。高雷表示:“我们不仅拥有全系列产品覆盖,还能定向研发,帮助客户优化设计,性能优于市场现有竞品。”
这种灵活的技术响应能力,让统一迅速获得市场认可。据悉,某全国知名充电运营商已将其纳入全国集采短名单,这意味着统一液冷技术即将在更大范围内落地应用。
液冷技术的突破,不仅关乎充电效率,更影响着整个新能源基建的竞争力。在欧美企业仍占据高端冷却液市场的背景下,统一的低成本高性能方案,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了关键支撑。
未来,随着超充桩、储能系统的规模化部署,液冷技术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而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中国企业已不再只是跟随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