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骆轶琪
经历了立项后的反复调整,大疆于四年前开始研发的扫地机器人项目终于亮相。
8月6日晚20点,大疆ROMO正式在主要电商平台发售,分为S(标准版)、A(进阶版)、P(旗舰版),按照标配、标配+上下水版本两种配置,整体价格区间在4699~7399元,叠加“国补”和新品优惠后,价格区间在3740~6034元。
记者发现,到发售当晚23点,S版本的官方标配款扫地机在天猫和京东两大平台已经暂时缺货;截至发稿,标准版关注度更高,部分平台已经恢复有货状态。
这是无人机巨头在经历自动驾驶、户外电源、eBike等品类后的再度跨界。虽说如此,但扫地机器人ROMO又无处不显露出大疆在将无人机领域的核心技术向外渗透。
大疆方面在发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回复中提到,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感知能力、视觉识别、路径规划、避障技术等,恰恰能够解决目前扫地机器人所面临的行业痛点。
在新品上线后,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出现两种声音:一方面认可无人机巨头将技术能力渗透到更多品类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大疆首发即高端的路线让大众望而却步。
不过在“国补”支持下,ROMO售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门槛。只是这款首发产品到底后劲如何,会对接下来大疆的产品规划有何影响,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首发“高端”
将空中无人机技术“落地”到扫地机器人上,显然背后有不少值得复用的技术能力。
比如二者都需要在执行任务前,感知外部环境、进行路线规划、控制机身等——这些大疆无人机具备的优势能力,转移到扫地机上也会是关键要素。只不过相比之下,空中无人机面临的是3D空间、6个自由度,地面设备面对的维度则小了很多。
大疆方面在回复中也指出,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技术同源,两者在感知、避障、视觉等方面的传感器、导航算法、控制系统、通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方面共享底层技术。
据介绍,ROMO采用的是大疆自研感知系统,配备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和3颗广视角固态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也被视为是长期较优选择,其研发和量产成本正逐渐降低。
在行业已经迭代到滚筒履带的时候,大疆坚持用大众看起来“上一代”的圆盘式拖布,背后经历了多番思考。
据介绍,大疆团队一度考虑过包括滚筒履带、双拖布在内的多种技术路径。但发现滚筒履带存在“越扫越脏”的固有缺陷,同时用户需频繁手动干预,长期使用成本显著提升。ROMO最终采用双拖布主拖方案,且没有给机器人装“手臂”,是基于让用户“减少操作介入率”的考虑,同时简化设计复杂度以减少故障隐患。
大疆一同发布的三种定位产品,主要差异体现在除菌、除臭、外观方面,其他核心的避障、清洁、快充能力均一致。
记者发现,ROMO暂时还没有同步面向境外发售,其商品销售页面明确显示仅限境内销售及使用。不过对于熟谙出海的大疆来说,ROMO出海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社交媒体上出现不少关于使用高价扫地机还是雇佣家政人员的对比观点,大疆首发即高端的定位也引发不少疑惑。但从国内市场的消费现状来看,高端市场似乎正出现新的发展空间。
竞速“扫地”
一个反直觉的现象是,扫地机器人已是公认的红海市场。相关上市公司在2024年的毛利率表现普遍不如前一年,价格竞争激烈,尤其是境内市场的毛利率不如境外市场。
大疆为什么要来“蹚浑水”?据介绍,这主要源于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
内部方面,大疆在核心无人机业务全球市占率绝对领先情况下,基于既有技术能力将触角进一步向外拓展是必然。无论是向农业无人机、行业无人 机应用蔓延,还是进一步孵化出自动驾驶业务公司卓驭科技、扫地机品牌ROMO,都显示出其进一步寻找更大众化市场的部署。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目前已经有一些扫地机器人公司提到未来的目标是具身智能,其本质上与智能驾驶也是一脉同源的技术路线。
当然,根据大疆的定义,ROMO目前专注地面清洁机器人产品。虽然针对未来的清洁市场产品线规划、ROMO迭代路线图,大疆方面并没有急于向大众阐释,但可以看到其持续将能力边界外拓的逻辑。
外部方面,相比于无人机、户外储能这些有些小众的市场,扫地机器人无疑空间更大,无论国内外。
对于此次将产品定位高端,大疆方面回复称,许多用户在高端机型上仍面临清洁效率不足、维护复杂、智能化体验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选择推出不同价位的差异性机型,并非单纯追求价格定位。
而将无人机、飞控、传感器、芯片等领域的多年积累,进化成智能清洁方案带给用户,背后的创新需要更高的研发与制造标准支撑。此外,大疆方面提到,高端用户对“彻底解放双手”和“持久洁净”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为此其产品致力于解决顽固污渍处理、基站自维护、低噪音运行等细节痛点。
当然大疆也没有明确表态只立足高端市场,ROMO团队提到,将持续倾听市场反馈,推动技术普惠。
新“玩家”的空间有多大?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在高端扫地机市场,品牌集中度极高,但依然有博弈空间。
奥维云网统计数据显示,3000~4000元是目前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主流价格带,前三家厂商份额接近;而大疆发布新机所处的4000元以上价格段,前五家厂商集中度高达99%,集中水平远高于3000元以下价位段。
高端产品(4000元以上)中,科沃斯和石头目前引领市场,不过彼此间份额有一定差距。4000元以上价位段产品目前销量合计占整体市场的32%,与3000~4000元大众价位段(35%)接近。
在“国补”支持下,国内市场对扫地机器人品类的消费逐渐高端化,似乎正成趋势。一种行业观点认为,高端化背后,显露出新的洗牌空间。
中金研究指出,“国补”政策推动下,2024年中国扫地机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41%至194亿元,零售量增长32%达604万台,标志行业实现从以价换量到质价比驱动的转变。
但其中,被视为主流市场的3500~4000元价位段线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3000~3500元及4000~4500元两个区间,却分别逆势增长3%和2%,这两个价格带的销量增幅尤为突出,呈现出主流价格带向两侧扩散的消费迁移趋势。
IDC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118.8万台,同比增长21.4%,出货量增长率连续2个季度超过20%。其中,头部厂商集中度加深趋势较全球市场更为明显,市场洗牌加速。
除了品牌集中度高之外,渗透率低也是普遍被认为扫地机市场存在空间的另一重评价标准。
天风证券研究指出,以20%均衡渗透率计算,核心国家和地区的扫地机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4年,除了渗透率超过20%的西班牙之外,渗透率超过10%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只有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同年,国内市场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4.3%。
这都显示出,当前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尚且处在培育和磨合阶段。随着更多“玩家”入局,这背后更是一场研发、供应链、渠道、营销全链条的比拼。从已经孵化多种品类产品,且彼此间都有技术和供应链复用条件的情况看,大疆是一个底子不错的“新手”。而从其没有选择召开发布会,到点直接“上链接”的形式来看,似乎也有用营销成本换研发成本的考量。
只是“国补”政策是一个变量,当前的高成长市场,其可持续性如何,新“玩家”的成长空间有多大,最终仍然取决于ROMO团队对市场的研判以及研发与成本的平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