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我们追求快速、高效、低成本,在这个背景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慢慢从简单的效率工具蜕变为企业智能化的一大引擎。2025年,中国RPA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增长率高达4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RPA市场之一。35%的企业因选型失误导致项目失败,在这里笔者选取分析了国内RPA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软件(实在Agent、腾讯云智RPA、阿里云RPA等),谈谈这么多软件到底应该怎么选,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一、AI融合驱使下RPA的分化
2025年的中国RPA市场已形成鲜明的技术路线分化,AI与大模型的深度注入正彻底改写传统自动化逻辑。传统RPA依赖规则编程的“轨道列车”模式,面对非结构化数据或模糊的规则时往往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目标,而新一代智能自动化平台却通过三条路径实现了困境的突围。
第一条是语音交互,AI原生派以自然语言交互为突破口,彻底颠覆开发范式。在这里,实在智能的“实在Agent”允许用户通过“每周五导出销售报表邮件发给总监”等口语指令,系统自动拆解任务逻辑并生成操作序列,将原本数天的配置压缩至几分钟。更关键的是其环境感知能力——当界面弹出意外弹窗,它能像人类一样识别内容并选择操作,实现流程自愈,这一特性在老旧系统居多的国企场景中价值凸显。
而垂直深耕者则依托行业Know-how构建技术,在这一块,金智维在金融领域打造了一套金融级稳定性架构,能无缝嵌入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处理每秒千笔级指令,其图形化组件拖拽设计将开发周期压缩30%。艺赛旗凭借原生Python底层和流程挖掘工具iS-RPM,在制造业供应链优化中实现40%的效率跃升,其Citrix虚拟环境适配能力让银行对账准确率达99%。
最后是云自动化阵营的打造,阿里云RPA依托飞天云平台提供10万级机器人并发处理能力,腾讯云智RPA则深度集成微信生态实现企业微信自动化办公。Gartner报告显示,2025年65%的新部署转向云原生架构,彻底告别了本地资源占用痛点。
二、各大RPA头部厂商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在技术路线分野下,国产RPA厂商已形成清晰的定位矩阵,各自在特定领域建立起了竞争壁垒。
首先是实在智能,它凭借“RPA Agent+AGI大模型”技术组合,成为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标杆。其自研的TARS大模型在mind2web基准测试中关键指标超国际模型10%,尤其在合同解析场景表现出众。在华为昇腾AI一体机的项目中,实在智能就实现了7×24小时票据处理稳定运行,覆盖增值税发票、电子票据等多种格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运行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人员等方面的系列成本。实在目前服务超4000家国央企以及500强企业,在信创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第二个是达观数据,它以NLP技术构筑文档处理领域的绝对优势。它能够基于“曹植”大模型的智能文档处理方案,在合同解析、公文流转场景准确率达98%以上。并且其通过国家等保三级认证,提供200+政务/金融模板,成为党政机关“开箱即用”的数字化利器。
在金融赛道,金智维可以说是“占据头把交椅”的地位,市场份额达10.9%。它专门为金融合规设计的架构,能嵌入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实现80%自动决策率,工商银行信用卡审批流程即是典型案例。但复杂配置带来的高学习曲线,使其在中小金融机构推广受限。
另外,艺赛旗也以流程挖掘见长,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二。其iS-RPM工具能深度分析业务瓶颈,结合300+组件库将部署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的70%。在制造业供应链场景中实现40%效率跃升,但对C/S系统兼容性不足是其短板。
最后,来也科技作为唯一连续四年入选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国厂商,在低代码开发与政务领域表现突出。其RPA魔法帽工具让政务审批流程开发门槛降低80%,但在对接老旧定制系统时稳定性面临挑战。
三、当前市场格局与用户匹配
2025年的中国RPA市场呈现央国企、跨国企业、中小企业三大割据阵营,选型需高度匹配企业基因与场景特性。
在这之中,央国企市场是国产厂商的主战场,相关资料显示,政策驱动的信创替代需求催生20.9亿元规模市场。而九科信息凭借全云原生架构和招商局基因的央企背景团队,在国央企RPA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但在这个领域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的企业警惕,那就是隐性成本陷阱,比如运维费用可能占项目全周期成本的50%,其中包括国产系统适配、定制开发等。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仍倾向国际厂商,UiPath 以全球生态优势占据外企首选地位,Automation Anywhere 的云架构在跨境业务中表现优异,但需要注意数据合规风险,比如AA在国内无数据中心,UiPath中文支持薄弱可能影响本地业务适配。
而中小企业则更适用轻量化方案。比如在使用云扩科技RPA虽然能够将部署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案1/5,但其非浏览器系统支持薄弱。与之相比,实在智能推出中小企业订阅套餐,初期投入不足5万元,性价比优势就比较明显。
四、RPA市场占有率与未来趋势
根据IDC与第一新声研究院数据,2025年央国企RPA市场前8大厂商占据超26%份额,集中度加速提升。而在金融细分领域,金智维以10.9%份额领先,弘玑Cyclone则在国际化能力上获Gartner 4.6分评分(满分5分)。实在智能在全国AI+RPA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服务客户覆盖50%中国500强企业。
技术演进已指向下一代自动化范式——智能体流程自动化(APA):九科信息与DeepSeek-R1构建双引擎架构,使合同审查效率提升8倍。实在智能的“文生数字员工”模式通过TARS大模型实现环境感知与动态决策,逼近人类专家水平。
Gartner预测,到2026年90%的RPA平台将内置生成式AI组件,实现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蜕变。阿里云RPA在双十一试水的多智能体协作网络已显露雏形:聊天Agent接收需求,调度Agent分配任务,操作Agent执行指令,审计Agent同步风控——这种分布式协同将重塑企业流程拓扑。
五、RPA软件怎么选
笔者认为RPA选型可以遵循安全合规、成本动态测算、扩展能力、行业适配这个四维评估模型,另外也可以关注在行业权威标准,比如金融客户需要求等保三级认证以及PoC实测,制造业则可以优先验证SAP/Oracle的集成能力。
未来的赢家属于技术进化与产业痛点的“双栖者”。那些既掌握视觉驱动、大模型融合的技术组合拳,又深谙中国IT土壤特性的厂商,便更容易在自主化革命中赢得先机。当RPA从效率工具进化为业务重构引擎,选型决策已不仅是技术采购,更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战略押注。
最后,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也欢迎大家谈谈有什么好用的RPA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