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
甘肃卫视
《甘肃新闻》栏目播出
一颗小电池如何串起一条产业链
以下为全文↓↓↓
推动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身,加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是甘肃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在“镍都金昌”,一颗小电池如何串起一条产业链?我们走进“镍都金昌”,揭秘“绿金”的诞生。
这些绿色粉末状材料叫做三元前驱体,是高端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镍含量达到90%以上,被称作9系超高镍产品,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最近,金川集团下属企业金通储能传来好消息——新的样品成功下线。这条好消息吸引了在一家电池企业负责原材料的潘振杰第一时间从河南赶了过来。
王梁梁与潘振杰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去年,潘振杰的工厂把9系超高镍订单由每月500吨增加到每月1000吨。但受制于技术工艺,金通储能无法保证产量和品质,最终丢掉了订单。今年双方能否“再续前缘”,王梁梁他们采用新工艺研制出的样品能否通过检验,至关重要。
金川集团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王梁梁
每个客户相当于出题,然后我进行答题。产品都是定制化开发,基本上每个产品就是从零开始,从实验室开始。
解决9系超高镍产能供给的关键是反应釜核心技术的改进。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这批量身订制的样品物化指标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接下更多产品订单,除了在反应釜的容量上做文章,这家公司还在另一项生产工艺即喷雾热解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喷雾热解技术,简单理解就是将溶液以雾态喷洒在特定的环境中,用高温让雾态的微小颗粒水分瞬间蒸发、凝成固态颗粒。就在刚刚,这位韩国客户通过远程视频会议,要下一个加急订单,由于有了40立方反应釜和喷雾热解技术,企业销售负责人接起订单来,也有了信心和底气。
金川集团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 朱用
这个产品从溶液倒进去到产品出来,十几秒能够做出一个产品,效率非常快。
韩国代表 李相烨
2025年下半年的5000吨订单,我们有可能在10月和12月各增加100吨加急订单。
金川集团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司伟
我们在海外市场的超高镍材料的占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超高镍材料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一万吨了,所以我的产线要把国际国内拉通了,我们要综合去考量。
从“手撕镍带”的极致攻关,到高端电池材料产能的不断扩大,今年1月至6月,金川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636亿元。
金川集团副总经理 陈军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十四五”以来,在科技投入方面累计完成186.9亿元,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同时通过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在贫矿资源高效利用、高纯度镍钴产品升级、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以及特种合金材料开发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不断拓展高端市场应用领域,实现由原字号向材字号的转变,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从“一镍独大”到高端材料突破,金川集团以年均5%的研发投入增速撬动76%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让传统“镍都”蜕变为新材料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编辑: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