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不上来,何谈工艺突破、技术跃升?”豫西集团北方向东公司某改制产品技术攻关已至紧要关头,关键部件K件原有“先钻后镗”工艺的单件加工耗时高达604分钟,与产品性能升级新要求严重脱节,其机加工效率成为制约突破的“卡脖子”难题。聚焦这一核心问题,机加分厂拓路先锋党员突击队挺身而出,将“提高K件机加工效率”为攻坚方向,全力破解工艺瓶颈。
深入拆解“人、机、料、法、环、测”全流程后,团队发现K件加工的效率瓶颈集中于复杂结构带来的连锁难题:其“口小肚大”的腔体结构使普通刀具避让空间严重不足,而内腔狭小深长的特点更超出市场现有刀杆的性能极限;加工中切屑难以断裂,频繁停机清理积屑大幅拖慢进度;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又导致尺寸测量效率低下。基于此,突击队立下“军令状”,设定目标:将单件加工时长压缩至180分钟以内。
针对这些交织难题,突击队从核心环节入手,以创新技术逐一破解。面对深孔加工的刀具限制,队员们跳出传统思维,利用铣工用1:15倍硬质合金延长杆改制专用刀杆,前端精心设计镗孔刀头,既解决了长径比不足的问题,又兼顾了刚性与避让需求,直接缩减了粗、精镗孔时间;攻克刀具难题后,排屑瓶颈随之突破,通过在程序中加入“G72.0.05”指令,以Z向微量退刀将切屑长度控制在4mm以内;依托自制刀杆的中空结构,将冷却方式由外冷改为内冷,切削液从中心高压注入,配合1:18浓度的切削液参数,实现对切削的直接冲刷与高效排屑,彻底告别频繁停机清理的困境;破解内部尺寸测量痛点,则采用“水容法”——通过UG软件精准测绘内腔并计算容积范围,结合材料密度换算重量差标准,经大量试验验证,该方法大幅提升了测量效率与精准度。
“太给力了!单件加工时长直接压减到163分钟!”经数次试验调整,当最终的加工数据出来时,整个团队沸腾了。从604分钟猛降至163分钟,不仅实现了73%的降幅、2.7倍的效率提升,更一举突破180分钟的目标值,以硬核成果为工艺升级筑牢了“红色堡垒”,为核心技术突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