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场特别的试验在河南养猪重镇漯河展开:5位大学生开发者走进养猪场,用自己开发的AI应用,遴选出一头最健康的小猪。
此次直播是百度联合郑州大学、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普工委发起“养猪吧!少年”AI科普挑战活动,鼓励大学生用技术撬动传统养殖。为了弥合技术创新与实际需求之间的鸿沟,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主办方还邀请到郑州大学马竞老师、ccf科普工位主任王元卓、AI开源知识社区WaytoAGI发起人AJ等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作为活动评委。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及北京信息科大的五支优秀学生团队脱颖而出,来到河南漯河的核心养殖场区。他们依托百度飞桨和千帆等平台,使用文心大模型开发出了融合趣味与创新的AI养猪应用: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杨恺文带来了“猪王争霸赛”,为小猪测评“战斗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杨震宇同学开发了“猪届MBTI”测评,创新性地通过行为分析小猪的“猪格”;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朱雅婷用声纹识别小猪情绪状态,选拔“猪猪好声音”。五组同学的应用各具特色,最终杨恺文的“街头猪王”获得冠军。
虽然这些应用看起来很抽象,但也让AI变得更具象。据了解,5组参赛者中,有3位是非AI专业,更有1位同学仅接触AI半年。这场看似无厘头的创新背后,是百度飞桨与千帆赋予的智能内核,使在校学生得以快速构建、迭代并部署实用模型,提供了一次尝试将AI结合生猪养殖的契机。
事实上,AI养猪也绝非伪命题。“养猪吧!少年”评委之一、来自郑州大学的马竞老师,就曾带领学生团队运用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文心大模型等AI技术基座,打造人工智能识别猪只疫病的系统,能精准识别猪的健康是否出现异常,从而提示养殖户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在直播活动现场他也表示,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在直播中真正落地,通过AI对小猪情绪、状态进行监测能够更科学地调整小猪成长过程中的养殖方式,是非常实用的AI应用。
从“猪生预测”到“猪格分析”,再到情绪识别与健康评估,大学生开发的AI应用,虽带着实验性质,却已清晰地表明,当产业一线的真实需求遇上高校学子的创新活力,产出的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更是为“AI+农业”的未来培育了既懂技术、又懂场景的复合型人才。这场在养猪场里的AI试验,正是未来智慧农业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