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旨在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突破传统实训模式的瓶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传统实训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成本高、风险高、覆盖窄、设备使用频率与资源共享低,而虚拟仿真实训凭借XR、AI等数字技术实现了“低成本、无风险、全场景”实训,以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实训为例,学生对建筑施工安全规范的知晓率从之前的60%提高到90%,表明虚拟仿真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降低实际实训中的安全风险[1]。从与经济社会匹配度来看,根据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虚拟仿真实训可迅速匹配产业升级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虚拟实训能同步覆盖最新车型技术,有效解决传统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
文章目录
- ✅一、建设背景-为什么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二、建设意义-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 ✅三、建设目标-为什么必须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四、技术方案-哪些技术能支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
- ✅五、师资与培训体系建设
- ✅六、保障措施
- ✅七、附:常见问题解答
一、建设背景
为什么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2]明确提出 “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3]进一步要求 “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以政策为导向,重点解决传统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知识更新滞后、产教脱节”等痛点,既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实训质量的关键举措。
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虚拟仿真与传统教学对比
二、建设意义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传统实训模式长期受限于三大核心矛盾:一是高危行业(如化工反应、矿山开采)实训中“安全与实操”的矛盾,真实场景下错误操作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二是高端装备(如航空发动机、智能生产线)实训中“成本与普及”的矛盾,单台设备动辄数百万,院校难以批量配置满足教学需求;三是跨场景、跨区域实训中“资源与公平”的矛盾,优质实训资源集中在少数院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受限。
- 1.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响应《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4],将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入 “教、学、考、评、管” 全流程,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
- 2.促进职业教育虚拟仿真资源共建共享:打破院校间资源壁垒,联合区域内院校、企业共建共享虚拟实训资源。基地可实现优质资源跨校流动,大幅降低单个院校的资源建设成本。
- 3.深化 “三教改革”:倒逼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教材内容与虚拟场景融合,创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 4.实现产教融合与岗课赛证一体化:对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将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嵌入虚拟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提前掌握岗位核心技能。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为什么必须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当前,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操作型”向“复杂创新型”转变,传统实训已无法满足高端产业(如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虚拟场景+真实操作”的融合模式,实现“虚拟仿真预习→真实操作验证→技能优化创新”的闭环教学,是培养符合产业需求人才的必由之路。具体目标:
- 1.以实带虚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2.以虚助实精心打造XR+AI+应用,打造数字化教材课程体系建设
- 3.校企协同共建虚拟仿真资源共享平台
四、技术方案
哪些技术能支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沉浸体验、虚实融合、多人协同交互”为核心,集成多项前沿技术,确保实训场景的真实性、操作的交互性和管理的智能化。
- 1.XR 虚拟仿真技术(VR/AR/MR):VR 构建完全虚拟场景(如高危作业模拟),AR 实现虚拟信息与真实设备叠加(如设备检修指引),MR 支持虚实物体实时交互(如建筑装配式钢筋绑扎与真实操作工具的融合应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多人协同装配式元宇宙,全沉浸式虚拟仿真,智能交互完成实训。
- 2.AI 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智能评测(自动判断操作步骤规范性、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学情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 3.3D 建模技术:超写实1:1 还原真实设备与场景,实现场景漫游、模型拆解、旋转、放大缩小、实时交互等功能。
- 4.大空间多人协同技术:支持多人同一虚拟场景中协作完成教学实训任务,三兴教育科技元宇宙系列产品已实现多人分组式协同实训操。
- 5.虚实融合技术:数字化立体教学平台实现将实体教学设备数字化升级,实现 “虚拟操作→真实反馈” 的闭环。
- 6.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实体的虚拟镜像,实时同步状态数据(如设备温度、压力),支持 “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四预功能。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模拟真实管廊,还原真实数据”的市政综合管廊实训基地。
五、师资与培训体系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什么样的教师队伍能支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
教师队伍组建应以“双师型+信息化”为核心导向。在资质方面,80%以上的教师需具备“双师型”资格,即同时持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师资格证,且教师要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在技能要求上,教师应熟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知识,既能够独立设计虚拟实训教学方案,又能对基地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平台操作熟练。在团队结构方面,需组建“专业教师+技术专员+企业导师”的团队,专业教师着重负责教学设计,技术专员专注于系统维护,企业导师则为教学提供行业最新案例,以此打造一支全方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满足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教学与发展需求。
2.教师培训计划与内容
如何提升教师的虚拟仿真教学能力
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培训+教学实践”的三维培训体系,分阶段提升教师能力,确保基地有效运行。
虚拟仿真基地师资建设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如何确保基地建设与运营的组织协调
成立由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监督小组构成的多层级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以此形成“决策-执行-监督”闭环管理机制;同时确立工作机制,如每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建设进展,每周召开执行小组例会解决实施问题等。
2.资金保障
基地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如何确保可持续投入
采用“政府专项”“政府专项+校企共建”的多渠道筹措模式来保障建设与运营资金。资金来源方面,政府专项资金可申报财政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以及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校企共建资金则由企业以设备捐赠、技术入股等形式投入。
在资金使用上,建设阶段着重于基础搭建,包括硬件采购、场地改造以及数字资源开发等重要事项;而运营维护阶段则聚焦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设备维护、教师培训、资源更新等方面。
3.技术保障
如何确保基地技术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建立“技术支持+应急响应+持续升级”的保障体系以防范技术风险、提升系统性能,具体措施为:技术支持团队配备1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设备检修与软件调试;应急响应机制与设备厂商签订维保协议,承诺2小时内响应故障、24小时内解决重大问题;系统升级规划每年投入不低于建设资金5%用于技术升级,如定期更新数字孪生模型算法以确保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数据安全保障采用国密算法加密存储数据,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以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 - 2019)。
附:常见问题解答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答: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能破解传统实训“三高三难”的痛点。比如高危行业(如化工、矿山)可通过虚拟场景规避安全隐患,高端装备(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成本降低90%以上。同时,实现资源跨校共享,服务区域产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维护方法?
答:日常维护需分硬件与软件双轨进行。硬件方面,VR头显、LED屏等设备每周清洁校准,每月全面检测性能;软件方面,虚拟资源库每季度更新,系统每月打补丁,数据实时备份。可组建专职技术团队(1-2人),并与设备厂商签订维保协议,确保24小时响应,年维护成本约为建设资金的5%。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应用场景?
答:覆盖多学科领域,如化工专业可模拟高危反应流程,医疗专业通过MR进行虚拟手术演练,轨道交通专业还原列车检修全流程。还支持“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融入虚拟场景,同时面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
设备操作难度与技术培训需求?
答:基础设备(如 VR 头显)操作简单,教师经1-2天培训即可掌握;复杂系统(如数字孪生平台)需3-5天专项培训,内容包括平台管理、课程设计、场景使用等。可联合企业开展认证培训,考核通过后颁发技术证书,确保教师能独立设计实训项目。
系统故障处理与维护技巧?
答:常见故障(如设备连接失败)可通过重启系统、检查网络解决;复杂故障(如模型加载错误)需联系技术团队,通过远程协助排查。维护技巧包括:建立故障台账记录解决方案,定期开展模拟故障演练,重要资源做多重备份等。
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资金申请?
答:可通过三大渠道:一是申报财政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二是联合企业共建;三是地方政府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等,需要提交建设方案、预算明细、政策对标说明等材料(参考教育部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参考资料:
[1].付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8(2019).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3].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4].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的通知.教职成函〔2015〕1号
[5].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教职成司函〔202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