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通过在路由器上运行路由协议来生成与互连网络拓扑结构一致的、用于指明通往互连网络中所有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
”
一
建立直连路由项
为图6.1中路由器R1、R2和R3的每一个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后,路由器R1、R2和R3路由表中自动生成如表6.1~表6.3所示的直连路由项。直连路由项的类型为C。直连路由项的距离为0,表示路由器通往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所经过的路由器跳数为0。
图6.1 互连网络结构
二
相邻路由器之间定期交换路由消息
两个路由器相邻,表示这两个路由器存在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接口,这个网络也是互连这两个路由器的传输网络。因此,路由器R1分别与R2和R3相邻。相邻路由器之间定期相互交换路由消息,路由器R2发送给路由器R1的路由消息为{(192.1.2.0/24,0)(192.1.6.0/30,0)(192.1.4.0/30,0)192.1.4.2}。路由消息中包含路由器R2的全部直连路由项和路由器R2连接路由器R1的接口的IP地址,直连路由项(192.1.2.0/24,0)中的192.1.2.0/24表示目的网络,0表示路由器R2通往目的网络192.1.2.0/24的传输路径的距离为0。
路由器R1通过路由器R2发送的路由消息和自身路由表中的直连路由项确定:
①路由器R1没有与网络192.1.2.0/24和网络192.1.6.0/30直接连接;
②路由器R2能够到达这些网络。
由于路由器R2与路由器R1相邻,路由器R1因此得出以路由器R2为下一跳的通往这些网络的传输路径,并在路由表中创建用于指明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路由器R1增加用于指明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后的路由表如表6.4所示,表中用D表示路由项类型是路由协议创建的动态路由项。对于路由器R1,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上的下一跳IP地址是路由消息给出的路由器R2连接路由器R1的接口的IP地址192.1.4.2。距离1是路由器R1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经过的路由器跳数。由于路由器R2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距离为0,而路由器R1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由路由器R1至路由器R2的传输路径和路由器R2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组成,因此,需要在路由器R2通往网络192.1.2.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距离上加1。
同样,路由器R3向路由器R1发送路由消息{(192.1.3.0/24,0)(192.1.5.0/30,0)(192.1.6.0/30,0)192.1.5.2},路由器R1根据路由器R3发送的路由消息生成用于指明通往网络192.1.3.0/24和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由于路由器R1的路由表中已经存在用于指明通往网络192.1.6.0/30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根据最短路径原则,路由器R1选择距离最小的路由项作为最终路由项,在两项路由项距离相等的情况下,路由器R1任选一项路由项作为最终路由项,路由器R1生成的完整路由表如表6.5所示。
同样,路由器R1也向路由器R2和R3发送路由消息,在建立表6.5所示的完整路由表后,路由器R1发送给路由器R2和R3的路由消息分别为{(192.1.1.0/24,0)(192.1.4.0/30,0)(192.1.5.0/30,0)(192.1.2.0/24,1)(192.1.3.0/24,1)(192.1.6.0/30,1)192.1.4.1}、{(192.1.1.0/24,0)(192.1.4.0/30,0)(192.1.5.0/30,0)(192.1.2.0/24,1)(192.1.3.0/24,1)(192.1.6.0/30,1)192.1.5.1},两个路由消息中的不同之处是用于作为下一跳路由器地址的IP地址。路由器R2和R3也根据路由器R1发送的路由消息创建路由项。经过路由器之间多次相互交换路由消息,路由器R1、R2和R3最终生成用于指明通往所有网络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这个时候,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已经收敛。
三
参考书籍
作者:沈鑫剡 叶寒锋
定价:89元
出版日期:2025.01.01
本书详细讨论了MAC帧和IP分组端到端传输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协议和算法。具体内容包括交换式以太网、VLAN、生成树协议、以太网链路聚合、网络互连、路由协议、组播、网络地址转换、三层交换、IPv6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新技术VXLAN、EVPN和SRv6等。
本书在具体网络环境下深入讨论交换式以太网和互连网络的基本原理、算法、协议以及各协议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既有理论总结,又有应用实例。结合当前主流厂家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向读者介绍完整、深入的路由和交换技术,解决了其他教材中存在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