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箱式变电站作为城市配电网的关键节点,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末端用电质量。局部放电作为设备绝缘劣化的早期信号,实施在线监测对预防故障、保障供电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技术特性、系统架构及应用效益三个维度,系统解析箱式变电站局放监测的技术实践。
箱式变电站的紧凑型设计对监测技术提出特殊要求。设备集成高压开关、变压器、低压配电于一体,空间局促且电磁环境复杂。现代监测装置采用特制罗氏线圈传感器,可灵活安装于电缆接头、套管等关键部位,空间内实现全量感知。传感器采用纳米级磁芯材料,抗饱和能力提升,确保在强磁场环境下仍能捕捉放电信号。
典型监测系统由三层架构组成:前端感知层通过高频电流传感器采集放电脉冲,信号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中间处理层采用数字滤波技术消除干扰,提取放电幅值、频次、相位等特征参数;后端分析层依托系统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系统需具备的采样带宽,以准确还原纳秒级放电过程。
该技术的实施带来显著运维模式革新。通过部署分布式监测网络,可实现箱变群的集中化管理,运维效率提升。测试数据显示,采用在线监测后,设备计划外检修次数下降,年度停电时间缩短。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可自动生成设备健康指数,为状态检修提供量化决策依据,使预防性维护占比提升。
当前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传感器微型化,新型柔性传感器厚度缩减,适应复杂安装环境;二是分析智能化,深度学习算法对放电模式的识别准确率提升;三是通信标准化,系统全面支持MQTT协议,实现与物联网平台的无缝对接。
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局放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将持续提升。未来,该技术将与数字孪生、AR巡检等前沿手段结合,形成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感知-分析-决策"一体化平台,箱式变电站将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防,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助力城市配电网向智能化、可靠化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