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机器人试运行期间“上岗”巡检。图片由采气一厂提供
“以前夜班巡检需2人协同,每次巡检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有了这名新‘伙伴’,不但能协助我们巡检,还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微小泄漏。”8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中控岗员工赵丽娟开心地说。
上月,该厂克拉美丽天然气处理站迎来一位造型独特的“新员工”——智能巡检机器人。
这款集表计数据识别、气体泄漏监测、异常行为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自2024年11月起在该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部署,历经冬季运行考验及持续优化调试,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运行期间,它以精准、高效、全天候的工作模式,为场站安全运行注入全新动能,推动该厂天然气自动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传统天然气处理站依赖人工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数据记录易疏漏、极端环境风险高等痛点。如今,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自主导航技术,可定时或按指令完成全站设备巡查。它搭载高精度传感器,通过现场仪表量程区间计算,实时读取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同步回传至中控平台;同时配备激光甲烷探头,可精准检测现场可燃气体泄漏,实现“秒级响应、零漏报”。运行过程中,该厂将机器人采集的数据与DCS系统数据进行比对,通过工控系统数据的二次核验,进一步验证其参数读取的准确性,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双重数据支撑,为作业区现场生产再添一道安全屏障。
通过近几个月的试运行,智能巡检机器人每日定时巡检4次,对区域内64个巡检点、201项巡检内容仔细甄别,单次巡检时长1.5小时,表计识别及泄漏监测准确率均达98%以上。若出现突发故障或重点区域需加密巡查,可根据现场情况远程下发专项任务;在恶劣天气下,它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检,大幅降低现场员工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的巡检风险。针对处理站内高风险区域,采气一厂不断优化巡检路径,有效提升处理站安全生产水平;同时释放人力资源,区域内人工巡检耗时降幅达64%,显著提升巡检质效。
“作为新疆油田公司首家引入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单位,采气一厂在充分利用现场智能设备的同时,将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同步制订针对该机器人的专项管理制度和‘人机’配合巡检制度,并合理对现场区域进行分级管理。”采气一厂相关负责人说,此举将降低现场操作员工劳动强度,全方位保障气田安全生产,在数字化转型赛道上实现创新科技与能源安全的“双向奔赴”,驱动人工巡检向智能巡检的模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