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宾国内因中国发射长征十二号火箭一事掀起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在2025年8月4日的夜晚,中国从海南文昌的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长征十二号火箭,任务是将一批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建立全球互联网连接。火箭飞过南海上空时,产生的震动传到了菲律宾巴拉望省,导致当地居民听到五声如雷的巨响,并看到空中冒出浓烟。随即,菲律宾各界爆发强烈反应,政府各部门纷纷出面表达不满,声称中国的行为不负责任,威胁了当地的安全。然而,经过仔细检查,事实上,中方的发射过程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并已提前公布了轨道数据,菲律宾虽然情绪激动,但最终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发展。
回顾发射过程,中国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长征十二号是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专为提高可靠性而设计,采用先进的燃料释放机制,有效避免了火箭残骸对地面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此次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18点多,菲律宾时间也差不多。火箭成功地将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587次发射任务。官方报道称,发射过程一切顺利,没有发生任何差错。一级火箭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燃料排空,而二级发动机则采用了二次启动技术,确保火箭准确进入轨道。火箭残骸在大气摩擦下烧掉了90%以上,剩余的少量碎片也最终落入了指定的海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中国方面还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发出了航行警告,提醒周边国家注意,确保各方的安全。
不过,巴拉望岛一带的情况却不同。据当地居民回忆,8月4日下午约6点半左右,东部海域传来五声巨响,每声间隔几秒,响声极为震耳欲聋,甚至让地面都发生了轻微的震动。紧接着,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浓烟,类似火箭的尾迹。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迅速接到报告并展开调查。国家调查局和航天局经过联合分析,确认这些声音是火箭高空飞行和火箭级间分离时产生的冲击波,时间与发射发生的时刻完全吻合。火箭的轨迹确实掠过了巴拉望附近空域,但并未进入菲律宾领土,也没有碎片落到陆地上。菲律宾航天局的分析结果显示,火箭残骸预计会落到普林塞萨港以东21海里和图巴塔哈礁以东18海里的海域,这一带属于公海或者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远离了陆地,因此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
尽管如此,菲律宾政府的反应却异常激烈。国防部、外交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纷纷出面,发表声明表达强烈不满。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爱德华多·阿尼奥公开谴责中国的“不负责任测试”,称这次事件让巴拉望的居民感到震惊,并且威胁到航运、航空以及渔船的安全。他指出,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火球坠落爆炸的场面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恐慌,且存在潜在的风险。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要求中方解释此次发射对菲律宾的影响,并抱怨类似事件越来越频繁,呼吁中国遵守国际规范。菲律宾武装部队还派遣舰船巡逻海域,寻找可能的残骸,同时警告居民不要接触潜在的火箭碎片,称这些碎片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尽管各方反应强烈,但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并未发现任何碎片,也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和损失。
菲律宾为何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要提到中菲两国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围绕南海争端的复杂局面。自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菲律宾的外交政策逐渐向美国靠拢,双方加强了军事合作,而南海争端依然处于激烈状态。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频繁采取挑衅行动,曾将“马德雷山号”军舰故意搁浅在仁爱礁,并偷偷运送建筑材料加固该舰。这些行为无疑激怒了中国,而中国则加强了巡逻力度,并采取了水炮驱离等措施。菲律宾在这些争端中屡屡吃亏,因此常常借炒作“外部威胁”来转移民众视线。这次火箭事件,恰好为菲律宾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掩盖自己在南海的挑衅行为。
进一步分析,菲律宾国内的经济困境也是该国反应激烈的原因之一。小马科斯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承认,菲律宾正面临经济滞后、民生问题严重、洪灾暴露的腐败问题等一系列困境。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贫困问题不断加剧,这些都给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过炒作中国火箭事件,菲律宾政府能够吸引民众的注意力,塑造民族团结的形象,从而减轻国内经济问题的舆论压力。再者,菲律宾政府还希望借此机会扩大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推动美军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并将菲律宾打造为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棋子。这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过去中国的火箭残骸曾落入南海,菲律宾也捡到过一些碎片,但每次中方都强调这一过程符合国际规范,并未造成实际损害。
在国际法层面,中国的行为是完全符合法律的。《外层空间条约》和《责任公约》规定,各国有权自由地进行外太空探索,前提是其目的必须是和平的。此次发射是中国进行的民用卫星任务,完全合法。中国在发射前已经公开了轨道数据,确保国际社会知悉。菲律宾航天局未能及时关注并提醒民众,这一责任并不在中国。火箭的设计确保了残骸燃烧率极高,即使有少量碎片落海,也已经通过国际渠道进行追踪。菲律宾的指控显得有些无的放矢,甚至是自我恐吓。专家表示,声波和尾迹是火箭分离时的正常现象,尽管它们传播得很远,但实际上对地面没有任何威胁。
事实上,菲律宾过度反应也反映了其战略上的焦虑。在过去几年里,中方在南海的控制逐步加强,黄岩岛常态化巡逻,仁爱礁的补给被封锁,菲律宾在这些行动中屡屡处于下风。每当中国有行动时,菲律宾便高度敏感,害怕局势进一步升级。因此,在他们眼中,火箭发射也被视为一种潜在威胁。然而,无论如何炒作,这一事件无法改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事实,反而可能让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成为牺牲品。中国一贯表示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如果菲律宾继续采取挑衅行为,那么它需要为此承担后果。
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随着航天活动的日益增多,各国间必须加强协调,避免误解。中国作为航天大国,频繁进行卫星发射,菲律宾由于地理位置敏感,类似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发生。与其一味谴责,不如提升自身的航天监测能力,提前向民众发出预警。国际社会也应该推动更多的合作,共同维护外太空这一人类的共同资源,而不是让它成为地缘政治的战场。
归根结底,这次事件可以形象地比作邻居放鞭炮把大家吓了一跳,尽管没有伤人,却引发了一阵小骚动。中菲两国需要学会如何理智相处,避免总是剑拔弩张,毕竟,和平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