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 OpenAI 新计费单元:Token计费将淘汰?
Azure OpenAI最近提出的新计费单元引发了企业客户的关注,特别是传统的Token计费模式是否会被淘汰。许多大企业倾向于采用更透明和可预测的计费结构,比如API调用次数或服务单元。虽然Azure官方未明确表示Token会完全消失,但这一变化显然旨在满足大客户的需求,简化复杂的计费流程。中小企业则不应过于担心计费模式的变动,应集中关注服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整体来看,这一变动反映了云服务向“产品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客户更关心的是业务场景下的预算与服务能力,而非每个Token的具体计量。
一、我第一次遇到“计费单元切换”带来的焦虑
其实身边不少用 Azure OpenAI 的企业客户都在讨论最近的新变化:Token计费模式有可能被新标准取代。大概今年4月,我和一家医疗影像行业的客户聊到新计费单元——有点像谷歌、亚马逊模式一样,把计费维度转化成“API调用次数”或者抽象出来的“服务单元”计费。这时客户直白地说:“那我们每月几十万 Token 的预测怎么看?还能精确预算吗?”
他们不同于内容生成企业,对成本核算异常敏感,尤其要符合医保或卫生合规审查。一旦从Token变成API请求计费,他们怕模型优化就没法做了,也担心厂商隐藏了关键定价因素。这种“看不见的账单”焦虑尤为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到医学问答、影像分析等环节时,感觉Azure OpenAI整个生态正在推向一种云原生计价标准,算是走向“云账单即服务”那种趋势了。
二、大公司都是怎么适应这类计费调整的?
先说数据,Azure 官方社区最新的一批政策文档里面,确实强调了新“服务单元”(Service Unit,SU)计费,但并没有明说Token会完全消失——只是Token作为“技术内部标准”要慢慢淡出用户视野。微软财报也透露,截至2024年Q1,Azure OpenAI服务增长率同比高达250%,但计费结构的变动很明显是为了适配大厂客户。你要是看看IBM、GE、万科这些公司,大家都不是人肉算Token,而是直接用平台计费API来做预算。
行业共识其实很简单——企业侧重透明、稳定和可预测,Token计费太技术化,不好报账。一些全球大型金融、物流企业(比如花旗、DHL)甚至直接定制“托管式API请求套餐”,让财务系统去管扣费和审计。说实话,我个人在帮这些客户落地时,最常遇到的就是“定价优先于技术”,只要能方便做合规报告,大家其实不关心你Token还是SU。所以Azure这一步调整,也是迎合了大客户场景下的实际诉求。
三、中小企业的误区:计费模式真的影响技术选型吗?
讲个鲜活的例子,去年和一个做AI教育平台的小团队对接,老板担心新计费系统之后,老数据和日志没法迁移,会影响追溯。他问我:“我们还能用历史Token消耗来推断学生行为么?”
我理解的是,许多中小企业在计费单元变动时,总会把账单和模型解析绑得很死,其实没必要。现在行业内主流做法,比如阿里云、腾讯云,也都已经抛弃了传统Token计费,采用请求次数+任务类型的混合模型。Azure OpenAI这轮升级,大概率不是让Token完全淘汰,而是让“Token计量”成为后台的一环,前台转为服务单元,更好对接“企业内控”和“业绩指标”。
所以我建议客户换个视角看问题,技术选型最好别被计费方法绑死——只要账单清晰,API调用能追溯,不影响数据合规和分析,模式怎么换其实不重要。反而在服务单元计费下,企业可以更灵活规划预算,比如批量采购API套餐、定制高频调用策略,都比死盯着Token更适合长远发展。
四、公开标准与行业趋势参照(带数据图)
据IDC2024最新报告,目前全球前五大纯AI云服务商中,只有不到20%的客户明确要求“Token级账单”,而80%以上企业已经转向“服务单元”或“API计数”为主的混合模型。一张简单的图可以说明转变趋势(如下):
Azure OpenAI这次“服务单元”推新,其实和谷歌Vertex AI、AWS SageMaker最近公布的计费调整如出一辙。只不过Azure在中国区市场推进更快,毕竟本地客户对“预算透明”“服务合规”要求高,旧有的Token极细计量确实不适合业务扩展和内审合规。
五、我的反思:技术变动背后还是看业务落地
回头看这半年,其实“Token计费会被淘汰吗?”并不是关键,Azure OpenAI做的是让企业能够以业务场景(比如每日访问量、API调用峰值等)为主做预算,把云智能服务看成一个产品而不是单纯“计算资源”。我前段时间跟一家头部游戏公司在深圳做AI内容优化,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在意Token,关心的是服务套餐能否支撑爆发式流量,每月是否可以快速拉升API调用上限。
我感触很深的是,很多时候技术变化本身不可避免,像Azure OpenAI这种新计费单元推出其实也是云服务由“精细计量”走向“产品化服务”必经之路。客户最终要的是账单易用、数据可追踪、合规报备方便,而不是“每一枚Token都精确计量”。所以,作为技术顾问或者产品经理,聊计费模式,不如聊怎么帮业务层做好预算、怎么让用户侧不被模式变化困扰,我觉得这是AI行业目前最真实的一种演进方向吧。
OpenAI 已封锁了中国地区API,但微软Azure OpenAI服务仍可以合规、稳定地提供企业用户使用ChatGPT的可能。出于合规角度,国内企业可以选择微软的Azure OpenAI服务来使用接口。
微软官方认证企业账号无需梯子、不会遭受封号风险! 享有企业级SLA保障!无需境外信用卡、合规开具增值税发票!马上申请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