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随着渤中29-6WHPA
最后一口开发井的作业完成
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
承钻的渤中29-6A平台开发井项目
宣告圆满收官
890个日夜
59口深井
150196.9米进尺
24.9%提效
这组数字背后
是渤海首个应用
环网全集成自动化模块钻机的诞生
更是一支“海上铁军”用坚守与智慧
在蓝海深处写下的能源保供答卷
01
一张硬核成绩单
安全与效率双突破
“零受伤、零事故!”翻开项目档案,890天的安全纪录映入眼帘。
在渤海复杂地质条件,面对作业区域“硬地层、易漏失、难成井”作业环境,2023年2月启动至今,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塘沽作业公司钻井3队通过国产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液压吊卡、铁钻工等)的协同应用,团队将常规开发井作业效率提升24.9%,实现59口井全部实现“高质+高效”双达标。
客户在表扬信中点赞:“这是可复制的自动化钻井标杆!”
02
从“新兵”到“数智先锋”
一群人的蜕变
“刚开始碰机械手,手都抖!”副司钻郭荣强的话,道出了团队最初的生涩。作为国内首批“吃螃蟹”的队伍,钻井3队要从零摸索自动化设备的操作逻辑。
890天里,自主培训、经验共享成了日常。白天在钻台反复练习,夜晚对着图纸钻研参数,钻井3队从“不敢碰”到“驾轻就熟”,有人练出了“听声音辨故障”的绝活,有人成了智能系统的“调试专家”。
如今,这支队伍已蜕变为推广数智化钻完井的“生力军”,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渤海风浪中愈发鲜艳。
03
风雪中的坚守
那些刻进骨子里的担当
成功从不是坦途。去年寒冬,渤海湾狂风裹着冰雪直扑平台,二开下钻杆时机械手突发故障。
“作业不能停!”机械师顶着刺骨的严寒,爬上高高的二层台。寒风刺得眼睛睁不开,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工具,但他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在风雪中坚定的抢修,让作业准时重启。
这样的“攻坚战”在890天里不断上演:盛夏甲板温度超60℃,队员们背着沉重的工具包细致开展设备巡检;深夜处理漏失险情,连续48小时守在钻台……老队长说:“渤海的风刻在脸上,更刻进心里——这是海油人‘攻坚不畏难’的印记。”
更多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