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布语
全面冲刺十五运的广州,又亮出了一张“王炸”。
8月8日,全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官宣了第一期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总计三大类、18项场景需求,科技感满满:
专业体验类:
运动员高精度技术诊断、大型停车场柔性智能充电等;
全民互动类:
城市公共空间智慧健身、无人机集群主题光影秀”等;
赛事保障类:
人形机器人及多模态感知技术;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部分)
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国家级综合体育盛会,十五运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一次检验湾区协同创新能力的机会。
广州作为全运会开幕式的所在地,承担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40%和35%的赛事,使命非同寻常。
曾举办过六运、九运的广州,将如何以体育盛会为“超级场景试验场”,展现出湾区的科技硬实力?
在今天,体育早已不只是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杀。每个环节,无不体现出现代科技的力量。
比如在广州此次发布的18项场景机会中,就有服务运动员竞技需求的“运动员高精度技术诊断”“高精度光学观测与技战术分析系统”“运动员生理状态无感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
这些技术不仅仅有助于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化、可视化的决策依据,助力竞技水平提升,在射击、射箭、帆船等需要远距离精准观察的项目中,也能够提供关键助力。
而针对残障运动员的“脑控技术赋能重度残疾人运动员”“外骨骼机器人助行与康复”“视障人士全域智能导航”“听障人士全场景无障碍交互”在助力运动员实现梦想时,也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要知道,全运会是“人民的赛事”,而广州赛区所准备的科技场景,也更加注重技术的“普惠性”。
比如“元宇宙云上全运村”,可以让全球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虚拟化身沉浸式体验赛事文化、社交互动、观看赛事亮点。同时,广州赛区还计划开发一款线上AR数字火炬传递应用,市民通过手机摄像头即可在现实环境中参与虚拟火炬传递,最大化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除此之外,保障类场景则聚焦赛事的高效、安全运行。“人形机器人及多模态感知技术”基于高算力集群支撑的实时AI决策能力,部署具备环境动态适应性的机器人系统,为大型赛事提供综合技术保障。
从场馆内的无人清洁、物资配送机器人,到服务观众的AI数字人志愿者、智能咖啡机器人,一个立体的、智能的机器人服务网络正在成型。
这些开放的场景,无不聚焦“高价值、可落地、能转化”特性,相当于十八张“英雄帖”,邀全球的“最强大脑”们共赴这场湾区盛会。
“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
广州为十五运开放的科技赋能场景,落点绝不仅仅在体育。
通过在赛事上首次试验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广州正在以体育盛会为契机,打造一个“超级场景试验场”,构建“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的闭环生态,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标杆。
以“机器人矩阵和无人化服务”场景为例,广州计划在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场馆工作区及VIP休息室,需求部署无人化自主服务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需具备在复杂人流环境中自主导航、避障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实现餐饮、文件、小型医疗包等物品的按需配送。
如果无人化服务技术能在全运会上得到验证,未来就有可能应用于餐饮配送等服务行业,引爆一场产业革命。
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摩拳擦掌,嗅到了其中的机遇。
广东师大维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夏吉喆就表示,公司将聚焦数字孪生时空智能技术服务,实现对场馆内人流密度、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赛事组织方提供智能调度决策支持、赛事保障与群众体验。
图源:羊城派
而赛后,这项技术可直接服务于广州的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让技术从赛场走进生活。
毫无疑问,广州对于全运会科技赋能的构想是相当“接地气”的,为科技企业们“赛后留产业”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除了不断放出科技场景外,广州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配套动作不断、大招频出:
“科技全运路演计划”
将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0万+企业库,定向邀请企业揭榜路演,推动技术与场景精准对接;
“科技全运故事会”
将通过纪录片、全民拍客大赛等形式,讲述科技背后的人文故事,让公众感受技术温度;
“全运超级场景科技展”
将实现赛时全网投放,强化“科技有温度”城市形象;
此外,广州还将建立长效技术转移机制,如组织“科技场景转化投资对接会”等,吸引资本关注,加速技术市场化。
面向科技场景转化,广州表现出一股“求贤若渴”的焦虑感。这或许与广州当下绘制的产业蓝图有关。
今年年初,广州提出要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个总体要求;
2
把握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两个主攻方向;
21
代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
8
代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作为今年广州乃至湾区最重要的盛会,全运会将是对新产业体系的一次精准赋能和实战检验,是广州打开未来产业大门的“金钥匙”。
可以说,全运会的场景需求就是最强劲的“牵引力”,它将倒逼技术研发,并在赛时完成大规模“场景验证”,最终将这些经过验证的技术“长效转移”,沉淀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资产”。
作为最善于抓住体育风口的城市,广州擘画的这张蓝图,让人无比期待。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