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报道中,其中大热的当属麒麟系统,不仅军事、政务、电力等关键行业正在使用,在航天领域也运行着这一系统,那么麒麟系统究竟是什么呢?
麒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但它的诞生却并不是横空出世,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83年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 ——“银河”,并在之后的2001年启动了银河麒麟品牌操作系统的研发,这个系统当时主要针对巨型计算机使用。
几年后,银河麒麟1.0发布,系统初期尝试整合市面上四种产品(Mach、FreeBSD、Linux、Windows)的优势,但由于架构过于复杂而放弃。2009年银河麒麟迭代至3.0版本,开始转向Linux内核,并通过自主安全组件取得了技术突破,开始逐渐落地应用。
2010年,银河麒麟与中标Linux(中国软件总公司研发的另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合并为中标麒麟。在一系列的品牌重组后,2025年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成立,我们现在看到的银河麒麟和中标麒麟都是麒麟软件的下属品牌。
如今麒麟软件包含了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安全系统、智算系统等数十款产品。
其中新款的银河麒麟v10版本不仅界面美观大方,还融合了先进的AI功能。可以说,经历了30年的技术攻坚,国产操作系统终于实现了从最初的不可用,到可用,再到好用的跨越。
在技术迭代的过程中,相关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国产化替换,尤其是在关键任务环境中,国产操作系统不只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国家网络安全的战略保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KVM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对国产化系统的兼容性越来越重要,经过不断研发和测试,我们已经实现了全线产品与麒麟系统的深度兼容,为推动国产信息技术的整体突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