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AI重构农业有多野?科技种田有多“潮”?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南方财经全新推出“粤来粤好百千万·农业科技”系列内容,带你走进100个农业科技应用场景。系列内容涵盖种业振兴、海洋牧场、新型农机、智慧农场、生态农业、数字产销等六大主题,打造“超硬核”“农匠说”“种意你”“渔乐圈”“甜果记”“趣乡村”等特色单元,权威解读科技如何为农业注入新动能,一起见证科技如何让农业“粤来粤好”!
三伏天的烈日下,热浪炙烤着大地,户外作业仿佛置身蒸笼。但在农业领域,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优化与体验革新,正在改写高温天里的植保困境。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极飞“超级农场”试验田里,无人车装填药剂后,沿着设置好的路线一键无人作业,向果树喷药;在百公里外的深圳某处绿化公园里,同款设备正穿梭在绿化草丛间,向容易滋生蚊虫的死角均匀喷洒消杀药剂。
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极飞科技R100无人车用科技重构植保的作业日常。即便是三伏天里,作业人员也可以坐在距离大棚、果园百米开外的空调房、荫蔽处,边喝可乐边调配无人车远程执行任务。
从果园到公园,极飞无人车精准稳定作业的秘诀,源于“超强大脑”和“灵活车身”的强强协同。
超级农场运营负责人叶永辉介绍:“借助超广角FPV摄像头和XLink数链技术,我们可实时在遥控器上观测田间画面,即使是在百米之外,也可以看清作物枝叶、坑洼路况等细节,实现‘人药分离’的精准遥控作业。”
更关键的是,无人车首次遥控作业后,其车载睿图系统,会结合摄像头行进中记录的厘米级行驶轨迹与RTK数据,构建出作业区域的立体空间,将其平面化后,便能“从无到有”重建出作业区域的高清地图。
“超强大脑”赋予的智能远程操控解决了地面植保“农药暴露”的难题。“有了高清地图,在遥控屏幕上连点成线,无人车就能像‘老司机’一样自动穿行,让作业人员解放双手,无需紧盯屏幕和长时间控制操作杆。”叶永辉表示。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R100不仅行动更灵活,更解锁了多项“解放人力”的技能。定速巡航和路径保持,让作业人员只需管理车辆方向,其他的交给车辆智能控制,不用担心“疲劳驾驶”。
此外,优化的全铝合金轻量化机身,配合80厘米超窄车宽,让无人车能够轻松穿梭于2至4米的种植行间;新一代四轮独立电机驱动系统搭配悬浮门式车桥结构,即便是泥泞路面也能如履平地。
让无人车作业能力“出圈”的为其搭载的车载睿喷系统。这套由120升智能药箱、离心雾化系统和风送系统组成的设备,将无人机的智能喷洒技术“嫁接”到地面设备上,作业人员可精准控制60-200微米的雾滴粒径,避免药滴过大导致“烧叶”。同时,高速气流能将雾滴均匀送到作物正反面,保证“雨露均沾”。
“传统植保靠经验,我们靠数据。”叶永辉算了一笔账:R100每分钟最大喷洒流量为8升,每小时可作业10亩地,相当于4个工人的工作量;多数场景下每亩地仅需1-2升药液,120升药箱在大棚中能覆盖40至100亩,相当于传统车辆500升的作业能力。
从无人机到无人车,越来越多的农业外挂、托管辅助,让每一次田间作业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又精准。“在我们的未来农场里,手机、农业无人飞机、农机自驾仪、农业无人车这些都是标配。”叶永辉的描述,勾勒出智慧农业的清晰图景。
从“云上种田”到“机器换人”,如今,这类智慧农业设备正加速融入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以极飞科技为代表的科创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耕、种、管、收等农业细分场景,其智慧农业方案已服务全球466个农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广东,8个分布于肇庆、茂名、河源等地的智慧农场样板,已实现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的“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科技对传统耕作模式的深度重塑,正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当农业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逐渐剥离,当土地成为科技竞逐的新赛道,新农人们,准备好在“智能革命”里“开挂”了吗?
总策划:邓红辉 贾肖明
总统筹:杜弘禹 指 导:丁青云 曹军
执行统筹:喻淑琴 李振
拍摄/剪辑统筹:曾婷芳 朱景辉 罗晶晶
设计统筹:林军明 海报:刘妍妍
分发统筹:谭婷 张楠 赖禧 李纲宇
文案/出镜:陈梦璇 编辑:荷焱
拍摄:肖航 章启良
剪辑:肖航 陈梦璇
本期运营:刘雪莹 王学权 张迎 洪丹华
实习生:昝金玉 袁祎 罗奇宇 李雪瑶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制作:品粤工作室 学习经济工作室 创意互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