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老用户都在盯着那个“免费领取券”的消息?别人说这次的优惠太实在,真挺想试试,但又忍不住想问一句:谁会傻到花钱买个价格一降再降的手机?这套路真是折腾得人心烦意乱。
官方商城都在强调,只要你是小米商城的好友,手里有一台2000多的红米K80至尊版或者在商城里花过3000元,就能免费领券。入口就在“我的— FRIEND 会员”那里。你看,动作这么简单,却把“老用户”变成了“VIP特权”。我查了下,整个操作流程也不复杂,优惠券自动弹出来,叠加补贴,折下来确实相当诱人。
数据说话,今年小米的销量补充了不少压力。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八个月,小米手机市场份额持续走低,从去年同期的15.8%掉到13.5%。和这个优惠活动一结合,明显是想“留住”那些还在犹豫的用户群体。一方面,价格拉低让人感觉“觉得值”,另一方面,资本也在暗示:老用户想离开,没门。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价格降到2000出头,很多人显然不满意——“我淘宝百亿补贴加国补终于花了不到1500买的12+256,还是原封未拆。”这位网友的话让我愣一下。原来,不少人早在淘宝、拼多多上用“补贴+国补”的组合淘到了极致。“比这个价格还便宜的,真不多见。”他还顺便抱怨:“就这还要我拿二维码点点,算下来其实就像在亏钱卖。”
那为什么还要拼命搞促销?我猜,是因为市场的压力太大。去年,小米在国内出货量连续下滑,用户对品牌关注度也在减少。一方面,OPPO、vivo、苹果的高端线已经把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除去价格战,行业内的技术套路也在变,比如屏幕、拍照、芯片,竞争都变得趋于“看谁更懂用户”。
但我也在想,这样的铺垫真的能留住老用户?我身边,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都说,虽然还在用一两年前的红米或小米,但看着优惠活动,心里就觉得“这不是套路”吗?毕竟,谁会在第一时间花钱购买一台“旧款”,只是为了享受这点优惠。
说到底,这场“优惠大战”其实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焦虑。价格战早已成为常态,谁都知道“补贴战”不是长久之计。在这个市场上,许多用户都变得麻木了:你降价,也就是告诉我,我的产品价值被不断压缩。价格越低,越容易被“用完就换”的心态推着走。
我还发现,技术其实在折让。比如这款K80p用了几个月,电池健康度还显示98。我问自己:这你说靠谱吗?官方数据也是一套,实际体验完全不同。有人吐槽,小米的续航比去年强多了,但用过几个月后,电池容量就开始掉。有人说,我朋友去年买的K30Pro还能再战三年,似乎“耐用度”还算过得去。
更让人觉得尴尬的是,平台上很多评论都在“打病”。有人明明花了3999买的,现在觉得“苹果的价格还是贵得离谱”的情况下,居然还能以1500左右的价格入手一台新机。是不是有点像“用旧换新,却让自己重新付了血汗钱”?
我真正吃不准的是,这股“价格战”还能坚持多久。毕竟,坚决不涨价的品牌少之又少。苹果、三星都在涨价,国产品牌也开始学洋人,把高端线调得越来越贵。可是如果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贪便宜”,这个市场还能留住忠诚度吗?我经常想,或许只要价格还能再便宜点,其实他人都能骗到。
我心里清楚,像我这个行业内部的人也在关心:“这么玩下去,最后企业的利润还能剩下多少?”难怪,去年小米的财报突然出现了压力,股票都在震荡。国内供应链的事大家也都懂,从芯片到屏幕,供应紧张程度都在增加。再继续拼价格,成本一定会被压得透。
这让我有点困惑:我们自己变成了“低价的奴隶”,在市场的夹缝里喘不过气来。大规模的促销,只不过是一场用优惠打时间差的游戏。我们都清楚,消费者的“贪便宜”一旦被激发,回不了头。
其实我也在想:这场“优惠风暴”会不会只是一场表演?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是真正的技术革新,还是更残酷的“价格比拼”?我还不知道。但我知道,普通人终究还是被这波价格旋涡卷得晕头转向。
有人会问:你还期待什么?别逗了。就像我自己,每次看到那些低价手机,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句话:“买了就可能后悔,等着看后续的“降价清仓”怎么演。”除了心疼钱,我还能相信什么?这事儿,或许也就只能看谁把“疯狂促销”糖衣炮弹打得更彻底,也许,最后还是会变成“一堆再也不考虑的旧型号”,被一种习以为常的“低价”打败。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