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在京召开“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基地全国建设进展、落地模式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研讨,中心主任姜洪成主持会议。
会上,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办公室陈茂宗、 宋旭东等领导围绕基地的全国建设进展、落地模式及未来规划展开介绍,通过对基地建设模式逻辑的梳理、总结典型案例经验、优化推进策略,旨在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在全国的复制与推广。在国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不断出台,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实践基地已在甘肃酒泉、陕西延安等地完成一期、二期建设并成功落地,新疆、湖北、浙江、云南、吉林等省份也已签署协议,正稳步推进后续工作。基地建设基于 “人才体系 + 产业体系” 双轮驱动为核心,创新采用“1+3+N”模式:以1个行业共同体或联合体为引领,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研究院三大载体,结合各地产业特色,设立N个细分方向。此外,制定人才及经济标准、共建实验中心、建设智能平台与打造人才社区,也成为当前核心工作任务。
会议以酒泉、延安基地为典型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酒泉基地以教育侧为主导,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联动北大等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年接待10万名中小学研学学生,开展政府培训赛事超5000人次,还引入产业资源成立数字安全运营中心,人才基地相关收入超2000万元。延安基地则从产业侧发力,针对当地教育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通过精准对接教育与产业供需,引入北大联合实验室,举办数字经济峰会,成功推动人才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共建及数据资产入表 。其在人才链、资产链、产业链均取得显著成果。最终总结出的“人才培育-资产盘活-产业落地”螺旋结构及“六步工作法”,计划向18个革命老区及21个产业融合试点城市推广。
研讨会上,姜洪成主任结合目前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情况作出具体分析,为推进基地建设提出合作模式标准化、品牌与产业生态建设等推进建议。在合作推进上,拟定格式化合同,厘清政府、企业、中心权责,结合地方财政分阶段建设,争取国家部委和中心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品牌生态方面,打造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专属IP,明晰基地定位与资金投入,联动头部企业,完善数据资产服务全链条,助力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高效落地、可持续发展;另外,落地方案还需优化突出项目核心亮点,用符号、数字提炼业务板块,优化内容,聚焦实际成果,强化产业落地,全产业链助力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
此次专题研讨会凝聚共识、明确路径。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将与各方协作,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基地落地,为各地政府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张风春、公共效能提升管理部主任石坤、数据要素创新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张磊等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