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信行业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建设,政策引导与企业战略协同效应显现。上海提出至2025年底实现智算规模超100EFLOPS的目标,中国移动、腾讯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与资本整合加速布局,AI与新型通信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一、政策驱动与战略合作加速算力布局
上海市政府明确算力中心建设目标,计划至2025年底全市智算规模突破100EFLOPS(FP16),重点推动AI、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政策导向为通信设备商、数据中心运营商及技术服务商带来明确的市场增量空间,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地区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移动近期动作频繁,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算基础设施建设、AI应用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协议内容显示,合作涵盖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科技及出海业务,通过共建算力资源池与联合研发提升技术竞争力。此外,中国移动香港完成对香港宽频29.9%股权的收购,强化其在亚太地区通信服务与数据中心运营的综合能力。
从业绩表现看,中国移动上半年营收达543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其中智算自建规模扩展至33.3EFLOPS,AI相关收入达数十亿元量级。公司“九天”大模型矩阵已迭代至3.0版本,覆盖超50个行业场景,AI+DICT项目签约量突破1485个,显示其在政企市场的渗透力持续增强。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化应用场景
光模块领域的技术迭代成为焦点,新易盛凭借800G产品技术优势实现业绩爆发。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27%,800G光模块规模化交付支撑其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79.6%。目前,新易盛已启动1.6T光模块的客户测试,并布局硅光与CPO技术路线,垂直整合战略使其毛利率达45%,显著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增长预示市场复苏。Omdia预测,至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达51亿,较当前规模实现翻倍。这一趋势推动通信终端、模组及网络设备需求回升,尤其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中,低延时、高可靠性的连接技术成为刚需。
新兴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发展脑机接口产业,推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领域突破。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车联网等赛道已布局试点项目,其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57.8%,显示通信技术与垂直行业的融合进入深化阶段。
当前通信行业正处于技术红利与政策支持的双重窗口期,算力中心建设与AI基础设施投入成为增长主线。企业通过技术卡位与生态合作构建壁垒,为后续市场竞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