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还在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延期焦头烂额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突然抛出一则“重磅喜讯”!这下,压力瞬间抵到美国脑门。
随着河北省怀来县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传来点火声音,中国正式宣布,“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试验完成!请注意,该实验,是载人登月整个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揽月”月面着陆器,目前其已经完成着陆起飞综合试验)
“揽月”月面着陆器,是中国载人登月的核心航天器,寓意“上九天揽月”。
航天科技集团首席设计师王灏曾说,“从100公里到0的死亡俯冲,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这句话直接道出月面着陆的难度。
但我国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揽月”安装的8吨级变推力发动机,可以在25%-100%之间无级变速,再配合AI视觉导航系统,最终得以实现55米级的落点精度。
而技术手册,也揭示出“揽月”的三大逆天功能。
首先,也是最引人关注的太空往返能力。
不同于美国"猎户座"飞船仅能绕月飞行,“揽月”可像太空电梯般精准实现月球表面和环月轨道之间的两点接送,一次能搭载2名航天员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生死穿越。
此外,它还能搭载月球车或300公斤科学载荷,这相当于把整个月球实验室打包送货上门!
其次,“揽月”还能够充当集生活、能源供给和数据传输为一体的中心,内部配备的生命保障系统可维持2人生存30天,远超美国“月球门户”站给出的7天标准。
最后一个功能,则是具备扩展性,早在建造时,设计师就为其预留了一个扩展接口,以便支持今后永久月球基地的建设。
(为了“跑赢中国”,美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月球上部署100千瓦级反应堆)
与之相比,美国的月面着陆器可谓多灾多难。
今年2月,美国“月球开拓者”号升空,结果发射后因为太阳能板未对准太阳而失联;3月份,“雅典娜”号再次出征,结果又在着陆时发生侧翻,只能被迫终止任务;“奥德修斯”号则因为单腿陷入月壤而侧翻。
这说明,美国月面着陆器存在严重的姿态控制和应急机制缺陷,比如地形扫描方面,导致避障失败,同时,月尘干扰也会让设备着陆失败,
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美国相关公司不断压缩周期。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坦承,在争夺月球上,美国严重落后中国一大步,接下来有必要集中所有资源发起冲击,抢先中国一步完成两件大事!
一个是建立月球基地。这其中,核裂变技术成为关键。展开来说,核裂变技术主要应用在能源方面,为航天员和基地提供持续电力。据达菲透露,该技术不仅有助于月球基地建立,还会成为未来登陆火星的跳板,所以,美国投入数亿美元攻克技术,开始努力部署100千瓦级反应堆。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富含大量战略资源,美国正筹谋载人登月并在这里宣誓主权)
另一个是率先抵达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并宣誓开发权。这里拥有庞大的战略资源,其中,水冰可以为航天员长期驻留提供氧气、水等生活资源,而且这里还有着阳光照射,是最佳基地选址之一。
不难看出,南极冰原上的核反应堆、月球背面的秘密基地、42.5亿年前的火山遗迹……这一幕幕都表明,NASA试图通过技术优势单方面制定月球开发规则,并押下重注,启动激烈的太空争霸战!
而中国,则用行动给出精确答案,尤其是月壤样本,就连欧洲空间局首席科学家大卫·帕克都感慨称,“中国样本改变了游戏规则”。
总的来说,失去月球资源开发主导权,将意味着失去未来太空经济的话语权,而眼下“揽月”月面着陆器的成功试验,不仅是中国给美国留下的“宣告”,同时也是给世界航天界交出的“亮眼答卷”。